成为一个国际人才,远非简简单单选择出国这条路就能实现的,很多人穷其一生其实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在俞老师看来,国际人才必经之路,必然要做好四大要素的准备,包括语言、文化、规则、心态。
注:本文系俞敏洪老师在第42届新东方国际教育展现场的讲座逐字稿。
文/俞敏洪
今天的题目叫做“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坦率说我自己都不算国际人才,因为我没有真正留过学,尽管迄今为止我走了世界上四五十个国家,但是去走一走,并没有在那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离国际人才还比较远。
所幸我有两个资格来讲这个话题。
第一,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加起来已经达到二三百万总量。有很多走出去的人才,是二三十年前出去,现在他们中有些人真的变成了国际化人才,而有些依然没有变成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就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分析。
第二,我的两个孩子是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长大的,他们语言既包括了英文,也包括了中文,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两种语言随时切换交流。我认为孩子面向未来世界,一定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舞台,而不是把中国或者国外,只选一个作为自己的舞台。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全世界的格局,未来两边交流和交往,这是最容易使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平台。
基于这两个理由,我可以聊一聊这个主题。我认为成为国际人才,有四大要素,一是从语言上来说,一是从文化上来说,一是从规矩上来说,一是从心态上来说。
从语言来说,我个人认为四点特别重要。
第一,英语必须是首 选。
很多人会学法语、德语、日语,这些语言使你多了跟世界、别的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是从国际化、全球化角度来说,任何别的语言都可以放弃,但英语一定不能放掉。比如你只学日语、不学英语,你就只能在日本和中国间打交道,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如果你是时尚、艺术专业,学法语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相关,懂德语也变得很重要。但是不管你懂哪种语言,核心是你不能把英语扔掉去学另外一种语言。
当然,面向未来,光会中文也是不行的。有人说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我们任何语言随时都能被翻译成英文,英文也可以随时转化成中文,我们就不需要学语言了。现在科大讯飞这样的科技公司,已经造出了翻译笔,这么一只小小的笔,这边说中文,那边英文就出来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了呢。不是这样的,因为任何深度机会的获取,都是靠你自己本身已经彻底掌握的一种才能。不要忘了语言背后还涉及到交流、情感、学习,这是人工智能没法帮你解决的。唯一能帮你解决的,比如你不懂英文,出去旅游、日常吃喝玩乐中的对话拿人工智能翻译笔能稍微翻译一下,不至于迷路,不至于找不到某个地方,不至于点菜的时候点的牛排给你上的是一只鸡,这个是可以的,剩下任何想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的事情,语言的掌握就变成你必须要做的。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语言,英语真的不能放过。因为英语是唯一一个被界定为全球化语言的语言。尽管讲中文的人数不比讲英语的人数少多少,但是中文严格来说是地方性语言。之所以讲中文的人多,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占14亿,加上世界各地华侨接近1亿多,所以有15亿多。好像挺牛的,但是只能中国人和中国人交流。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号称全世界人民都会来学中文,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中文会变成全世界交流的语言,甚至会胜过英文。这是完全没有判断力的人说出来的。首先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学科用语最核心的语言系统都是英语,它不可能转化为中文。我们中国任何一个科技词汇、现代词汇都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外语的,这个要记住。
你不可能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学了中文,再来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全世界的国家,除了极个别的中小学规定中文是学校的第二外语外,大部分国家都不可能让每个人必须学中文,不学中文你大学都考不上。但看看中国是怎么规定的?你英语考不过就不能上大学。现在在马路上碰到个中国人基本上都会讲几句英语,所以外国人一到中国来,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学中文,因为中国人都能讲英语。在可见的将来,中文依然是地区性语言,亚洲地区语言。而英语是世界性语言,所以为使你一辈子成功,一辈子有一个强大的语言工具,英语一定是首 选。你学了英语,有能力再学别的语言也没关系。
第二,中国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耽误了我们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
包括把我也耽误了。中国的教学到今天为止,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和个别老师外,依然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为主的思路。一个老师讲一篇课文能讲两天,重点讲语法、翻译、词汇。我们中国孩子考试的时候,涉及到语法、词汇、翻译和课文的,考试分数都相当高,涉及到听、说、写,分数就相当低。这件事情到今天中国的高考依然没有解决,中国的高考依然是词汇、语法、课文、翻译为主。这件事情一下子改不过来,为什么改不过来?因为中国的中小学老师大部分人自己听力口语和写作是完全不过关的,除了那些留学回来的老师写的很好外,大部分老师都写的非常差,尽管他们语法非常的好。
这件事情在中国,估计不过十年、二十年依然解决不了。好就好在现在国外一些考试已经以听、说和写为主。比如托福和雅思考试,以听说写为核心的考试,阅读只占到了其中一部分,语法在托福中都已经取消了。正确的思路是听说写,如果你的孩子很年轻,你的重点就不要放在学校英语考试有多高分数上面,而是放在你的孩子写听说方面水平有多高上面。这件事是可以完成的,比如多让孩子从听的角度去学,让孩子听各种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文章、电影电视剧,也可以听TED比较标准化的演讲。即使学新概念、学我们教育部规定的课文,也可以从听开始学。因为现在所有课本都有非常好的听力系统。你先从听开始学,比从读和语法开始学,水平要高很多。
第三,备考语言的重要性。
这里我想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很多家长有一个概念:孩子出国越早,学习就会越好;出国越早,孩子越抓住先机;出国越早,孩子英文水平就提高越快。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误区。
如果你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或语言学校,他的口语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但他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不一定的。托福和雅思这两门考试,分数的高低跟孩子的综合英语水平直接相关。SAT考的是逻辑能力、阅读能力、数理能力,不是英文水平,这是另外一回事。SAT和ACT专业考试考的是学科能力,跟英语本身也没关系。所以真正决定孩子英语水平高低的,一定是托福和雅思的分数。
国外曾经有个研究,美国每年大概有5000个左右的中国学生会被终止学业,或者劝退、或者开除。开除主要因为考试作弊。那为什么不作弊也会被劝退?原因很简单,学不上去、考试不及格。考试不及格主要原因就是英语水平不过关,英语水平不过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一个托福和雅思的好分数就出国了。凡是雅思考到6分以上、托福考到90分以上到国外去学习,英语水平基本就能跟上,就不存在去了以后,过了一年老师上课还听不懂,导致考试成绩上不去、学习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学这样的事情。凡是在国内托福考过100分,雅思考到7分以上的,被退学的非常少,我不能说没有,因为有的孩子自己不学没办法。英语水平过关了,老师上课能听懂,没有理由考试不及格。
你的孩子早出去没有问题,但如果直接出去读本科,就是中国高中毕业直接去读本科,不是出去读小学、初中、高中。如果出去读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水平差点没关系,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如果直接出去读本科,只要不是野鸡大学,就必须让他托福和雅思考到一定的分数再过去。我建议最低的分数原则上雅思6分,托福至少85分以上。
孩子过去后,坐进课堂,老师讲课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是他能够坐在课堂开始认真学习的标准线,这就是备考语言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托福雅思这两个分数一定要达到基本水平以上,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进入每年被大学劝退的学生行列。那些被劝退的孩子不愿意回国、重新再申请大学的话,既要过语言关,又要过申请关。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外办语言培训加上重新申请这样的机构,一年能够收到600万美元。孩子语言能力不行,最后要成倍的多花钱。
第四,真正的语言可以完成,至少需要国外三到四年正规化的学校训练。
如果孩子到了工作的时候,交流写作语言够用,一定要进入正规的教育系统学三到四年。三年是研究生三年,其实有的时候是不够的。咱们中国本科毕业的学生,出去读三年研究生,结果一开口说英语,讲的还是中国英语。但是本科生只要是认真学习基本没问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了四年本科毕业,结果英语依然不能交流。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系统里去,四年学习只和中国同学进行交流。所以并不是孩子在国外毕业了,水平就过关了,如果你的孩子毕业并且英语过关,那实实在在要学四年,每篇论文都要自己写。有的孩子不认真学,毕业写论文要请人写。
如果用英文写东西水平变高了,就意味着你能够部分融入了西方社会。因为笔头交流在西方是十分普遍的。我的笔头就不行,我写一封英文Email,一个小时也就1000字不到。我女儿写一封Email,1000字,十分钟写完了。这就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完成了,能用一辈子的。我们孩子要记住,到了国外一是要尽可能进入西方的学习圈,二是所有的东西应该自己完成,三是一定要弄清楚,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全世界通用基本上没有问题。
大家知道语言背后是文化,我讲的文化不仅是西方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大家看第一句就明白了——
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功底必须有,孩子应该有一个公立学校学习的经历。
为什么必须有?中国的孩子未来是跨两边的,这件事情只有中国人能做到,美国人做不到。美国人从来一直是以美国为中心,他们可以学其他语言做生意,但他们始终认为我们美国人牛,他们只认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美国,只有极少数美国人把工作岗位弄到中国,因为在中国娶老婆比在美国容易。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我刚才讲到的英语语言水平必须过关,再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功底,意味着你在两个大国之间随便切换没有任何障碍。对我们年轻人这一代人,未来大部分的机会都是来自于这两种文化和两种经济体之间互相切换所带来的机会。只要记住这一点就明白,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放的。
为什么说孩子应该有一个公立学校学习的经历?我不太鼓励家长一开始从幼儿园就把孩子送到全英文幼儿园,全英文国际学校、全英文中学,我们很多家长甚至牺牲自己的工作,把孩子带到美国,当时我老婆就这么干的。我女儿两岁半的时候到了国外,在国外我又生了个儿子,两个孩子都在国外长大,英语水平都没有问题。没想到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孩子长大后中文不行了,在我女儿小学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回到中国来读了一年中国学校,结果把我女儿折腾得半死。因为除了英语她能考一百分以外,数学语文全部跟不上。咱们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是国外初中的数学。中文,我女儿也是回来后紧赶慢赶,认识了几百个中文字。但字变成词,她就又弄不懂了。老师表达的内容她不懂,因为背后涉及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逻辑,政治体制,文化习俗,她就搞不清楚了。到了四年级结束的时候,她死活不愿意在中国上了,没办法我又送到国外去了。
直到大学三年级,我女儿自己意识到了不懂中文绝对不行。所以她用三年的时间学完了美国大学四年的课程,三年就美国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她的大学和北大刚好有一个交流项目。我女儿出于对中文学习的迫切要求,选了北大中文系的课程:古汉语选读、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等,十分艰难地啃下来。她在北大学了一年,居然爱上了中国现当代小说,结果到现在读了几十本中国当代小说名著,我们熟悉的贾平凹、莫言、陈忠实,路遥《平凡的世界》她都读了,还读了阿来的《尘埃落定》。我觉得这个很好,她现在中文水平基本过关了。前天在北京刚好有件事情,参加一个会,临时担当同声翻译,五个小时翻译没有出大问题,就表明中文水平基本达到了随时可用的水平。
我儿子就更加麻烦了。因为我儿子出身在加拿大,也没回国来上公立小学,现在已经高二了,回到了国内,但只能上国际学校,跟不少家长把孩子放国际学校一样,结果中文水平一塌糊涂。天天被我强迫学一个小时中文,结果这个礼拜学了,下个礼拜肯定忘掉。英文作业又那么多,跟不上。我只能期待他跟我女儿一样,到了大学的时候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他现在觉得不一定要学中文,中文那么难学,不回来了。这是高中的情况。高中的时候我女儿也是这个情况。所以各位家长,现在你们的孩子就在中国,你不能不抓紧机会把中文学好。你孩子从小在中国长大,结果公立学校没进去过,中文水平一塌糊涂,这就亏大了。公立学校是学中文最 好的地方,如果在公立学校待过三年,哪怕从小学一年级待到三年级,他一辈子的中文基础就有了;如果他待到小学毕业,基本就过关了;如果他待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写小说了。到初中以后再进入全英文环境一点都不晚。因为中国孩子进入全英文环境只要四年,英文水平就跟上了,至少从语言角度来说,不是从文化角度来说,一点都没有问题。
英文其实比中文好学,中文后面的文化博大精深、稀奇古怪,没有在里面实践过、深入过,就完全没法理解中国文化到底怎么回事。美国文化很好理解,一本宪法读完了,美国文化就理解了。
第二,如果有可能让孩子从小就行走世界各地,游学或者考察。
这个也比较重要,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现在很多家庭从小带着孩子到处走,当然不一定是非常昂贵的游学,有的游学其实来回也就几千块钱。到美国游学,两三个礼拜的学习,也可以到非洲去待两三个礼拜,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我女儿15岁就参加了非洲一个组织到非洲农村地区教孩子英文的活动,一去就是一个月。连自来水都没有,连洗澡都没有。但一个月下来孩子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当时单独飞到非洲要飞30几个小时,我老婆死活不让去,说那边各种乱七八糟的,还有战争,万一出点什么事。我说这是孩子的命,必须把她放出去,让孩子自己锻炼,结果15岁一个小丫头,背着包就自己过去了,什么事都没出。回来以后她增加了很多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的同情和爱。这对孩子是了不起的一种进步。
我们一想旅游,就是到一个海岛上度假一下,这种东西对孩子来说可以做,但没必要做太多。真的要做什么?真的要做文化考察。比如我带着孩子到埃及,一个个古埃及的遗址、陵墓和古庙去看去讲。到古希腊我们一天能开车500公里,就是为了从一个古希腊文明的遗址到另外一个遗址,给他们讲。今年10月1号我还带他们去了不丹,要让他们了解东方佛教文化。我这么干,其实很累。去任何一个地方前一个月,我就在反复研究那个地方的各种人文地理历史。因为到了那个地方,你找导游的话,一般的导游就是拉你到哪吃、哪喝,拉你买个东西而已,所以大量的导游根本不入我的法眼。我这辈子旅游了几十年了,只碰到了一个导游是牛逼的,这个导游在西西里岛,一个北京出身,定居在西西里的导游。原来他是北京板球队的队员,后来到西西里岛去,突然灵魂被撞击了一下,发现这个地方就是一辈子待的地方。板球队退了以后,就跑到西西里岛生活去了,一个人在西西里岛生活了十几年,每颗草,每块石头他都很熟悉,风俗民情文化就更加理解。我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他当我的导游。我在西西里岛的那个礼拜,收获了无数的东西——西西里岛是怎么产生的,文化从古希腊到后希腊时代,怎么到伊斯兰教时代,后来怎样把伊斯兰教赶出去的…你听完以后觉得学到很多。后来我问孩子,除了爸爸以外你们最喜欢的导游是哪个?最喜欢的是那个导游。因为你难得碰得上牛逼的导游,所以我就必须把自己变成导游。我每次旅游不光能给孩子们讲,而且一趟旅游我常常能写出两万字的旅游笔记。大家只要关注我的公 众号老俞闲话,上面有大量的旅游笔记。
第三,沉浸到西方的完整教育体系中,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
第三,沉浸到西方完整教育体系中,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至少在正规国外大学必须去上四年,实在不行研究生至少要上三年。到英国去一年的,现在美国也开始有一年的了,那些一年的项目设置,其实有点像咱们中国的职业提升的Program,而不是真正的学位,只不过加一个学位,这样的话对大家有吸引力。为什么一年的学位越来越多呢?就是为了吸引中国人。但是一年能学到什么东西?大家想一下,您一年一天学15个小时,你能学到什么东西?是不够的。
所谓的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不要忘了我们东方人思维模型和西方模式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型,一个人未来在全球生存,西方的思维模型变成你的思维模型至少是最重要的之一,是不能放下的。从中方的直觉思维变成数理逻辑思维,从东方的形象思维变成批判性思维,从东方的人际关系思维变成法律规则思维,这些东西你只有在里面泡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当然所谓的正规教育体系,并不一定说常春藤学校才是正规教育体系。我觉得全世界排名前200内的基本上都是算正规的教育体系。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我女儿上大学我考虑半天,还是送到美国大学去了。因为我是北大出来的,北大待了十几年,我知道北大教授的思维模型,基本上是沿用中国教学的思维模型。在重要的教育阶段,学会了一种不能跟世界完全契合的思维模型,可能是有点问题的。
第四,如果有可能在西方的创新公司和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
这是指大学毕业后、研究生毕业后,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你在大学学习和社会现实依然是脱离的,但如果你进入到公司中,那这件事情就契合了。我没有写咨询公司、银行或者金融系统。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表面高大上,但依然和现实离开很远的。为什么要创新大公司,大公司GE、迪士尼这样的公司,创新公司像谷歌、facebook还有apple这样的公司,在里面真的学到东西。这些公司都是跟世界未来对接,跟商业模型对接,跟商业发展的生死存亡直接对接,这样当然比进入金融系统好。我们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一毕业进入金融系统,进入华尔街,当然也能学到很多本领,但反而把他一辈子的发展限制住了。因为进入这些系统后,拿的工资是很高的。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一旦拿到工资后,就不太愿意动了,表面上在华尔街工作,到了四五十岁也能拿个差不多50到100万美元一年的工资。但实际上一个人发展的潜力往往不只是50到100万美元。好机会背后有一个陷阱,这个陷阱就是因为你在舒适区,你的经济收入比较不错,反过来限制你一辈子的想象力,这种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要以为有好事就必然有好报,做好事才会有好报。我当初90年代联系出国没有成功,我的大学同学都成功了,当时我羡慕他们羡慕的半死。因为都是世界名牌大学。现在我这些朋友大部分也就是美国一年拿10万美元左右,我因祸得福,把新东方做成了美国上市公司。这源于我当初到美国去没有成功的惨败经历。
再来讲规则,也是四点。
第一,对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习俗的了解。
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到国外处处碰壁,其实不是我们中国人故意要不礼貌,高声讲话,到了教堂大声说话,是因为对国外习俗不了解。咱们中国的旅游者到了德国,结果被德国老太太起诉。为什么呢?订了一桌饭,吃掉一半就走了,在德国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浪费粮食是一种罪行,这个老太太就把中国人给告上了法庭。现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已经40年了,你到了一个国家去旅游,你在网上搜一下这个国家的行为规范就知道了,你把中国“耍无赖、越横蛮最后越能得到好处”的想法,实现的场景放到国外去,一定会处处碰壁。
第二,对于重要国家的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了解。
第二,对于重要国家的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了解。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在这里面是能深度学到东西的。我们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了,我们对美国是不是真的了解,美国的宪法你有没有读过?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是怎样的?美国每一个县议会、州议会到国家议会之间有什么关系?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东西你一定要了解,因为你不了解,就很难知道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民,背后的行为逻辑是这样的。比如你要到阿拉伯国家去,就要了解阿拉伯国家的运行逻辑,否则你可能闯祸,比如某个行为无意中就构成了对伊斯兰教大不敬。你明明觉得很正常,但却触犯了法律,如果被抓起来,想回来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重要的国家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一定要去了解的。当然还要了解人们根据这些体系和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相应行动。你就会知道为什么美国记者敢跟特朗普对骂,常常把特朗普骂得狗血淋头,但特朗普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三,对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和科技发展的了解。
这个也非常重要。咱们中国之所以跟世界对接还会处处碰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世界的贸易规则、商业规则,有的时候不了解,有的时候不争取。
这一次美国跟中国贸易战,美国一个最重要的借口是什么?是中国进入WTO这么多年,承诺的很多东西根本没做,美国人就问,你们没做,为什么要进入这个世界经济贸易体呢?这一次美国基辛格来到中国交流,据说来谈的最重要的一个条款,就是为了使中国和美国能够达成很好的合作,希望至少部分中国WTO承诺的一些条款能够实现。其中一条对大家可能有好处的,就是汽车的关税从25%降成5%(没有核对是否属实)。但这对在座的大部分人没有用,因为大部分都有汽车了。
对于经济规律、科技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定义了未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对于常在国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跟上面第二条有点差不多。中国人的法律法规意识是很弱的。中国遵纪守法不一定有好处,违法乱纪不一定有坏处。你再稍微想一想,前几天万州一个女的抢方向盘,结果把这个汽车抢到河里去了,一车人全死光了。这种抢方向盘的行为,如果在美国发生的话,可能立刻就进监狱了,根本就没商量的余地。在中国抢完了以后是没事的,最多教育教育就放出来了。中国拐卖儿童为什么屡禁不止?拐卖儿童成本太低了,已经被证明了这个人有拐卖儿童的行为,进去最多两三年就放出来了,放出来继续卖儿童,所以弄得中国人看护自己孩子成本超级高,现在竟然发展到在商场里抢孩子的地步。
中国的法律该没有弹性的时候弹性很厉害,该有弹性的地方结果缺乏弹性,所以遵纪守法这件事情在中国搞的很糊涂。但在国外可不是这样的。你看瑞典,中国去的一家人,以为跟宾馆闹一闹,宾馆就会害怕,结果被警察扔到野地里去了。这一家人还来忽悠说受欺负了,结果瑞典根本就不买这个账,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这种行为是不可理喻的。中国就是人情,一切以和事为主,结果是非边界不清楚,导致中国人的行为在国外常常以为可以沾点便宜,比如到了国外飙车,到了国外不排队,多了国外闯红灯。
两三年前,三四个中国孩子,打了一个中国女孩,人身伤害。为什么这些女孩到了国外还这么做?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在中国打个人最多被老师教育一下,被校长叫到办公室骂一顿,被家长训一顿,不可能有后果。结果到了国外,习以为常整别的孩子,最后是一个被判了15年,一个被判了8年,一个被判了5年。还有三个没判,是因为还没到18岁,还在等着呢。当时三个人不认罪,不认罪的话就终身监禁,认罪了可以判得轻一点,最后只能认罪。中国家长又犯毛病?拎着钱跑到法官家里去,家长也被起诉。跑到国外去想用中国的思维模型在国外处理事情,很明显不行的。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唯一最 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并且认真的按照他们的法律法规去做事。当然也有意外的一面,居然那几个学生,在学校英语从来没有学好过,进了监狱,英语进步神速。
在中国,孩子在学校受了伤,摔伤了胳膊,很多中国家长会去闹的。闹了以后学校没办法就开始赔钱,政府也会说就赔一点,息事宁人。结果弄得很多家长看他闹一下拿到十几万,那么我也闹一下。有一次我记得报道说,一个孩子得了脑膜炎死了,据说是被学校的一只蚊子叮了,家长就去闹。这个蚊子到底什么时候叮的,根本就不知道,家长认定就是学校蚊子咬的。学校最后还是赔了5万块钱。中国人一闹反正有好处,所以就出现闹来闹去的现象。但在日本,如果有哪个家长,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可以上法院告学校,但绝对不能到学校进大门去闹,闹一定会被抓起来的。
我孩子在加拿大上中小学的时候,每年我都要签生死协议书。因为春天和秋天学校会组织孩子到野外生存训练一个礼拜。野外生存训练有的时候是冬天,11月份到雪山里去生存训练。加拿大每隔一两年就有孩子埋在雪崩下面。我记得有一年一个报道,是五个孩子一下子找不到,被雪崩埋了。所以要签生死协议书,在户外发生任何事情,学校没有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事,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学校门口,放上鲜花点上蜡烛。如果你觉得学校组织违反法律了,你就到法院去告,但是严禁走到学校进行吵闹,吵闹立刻抓起来,而且一抓起来就被判刑。国外有国外的规矩,有咱们中国家长跑到美国中学去闹了,结果进校园还没两分钟就被警察抓起来了。
什么叫心态呢?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心理上了解应该怎么来做这件事情。
第一,请记住,一项喜欢的深入的专业钻研,比泛学科学习更有后劲。
中国家长让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常常选择什么专业?商科。孩子最好学的,最不用花力气的,然后东一榔头西一锤,能把大学学完。我们很多孩子自己也不太想学,所以就选这样的学科。表面上好像大学毕业了,其实孩子什么都学不到,任何真正的本领,是四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越研究越深入。孩子毕业后这个领域可能一辈子都不用了,因为即使在美国,也有接近50%的人所从事的工作跟他大学本科学的专业没有关系。但是为什么还要学?因为你从一个学科中,得到的是我刚才说的思维模型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有深入学科层层剥皮,像剥洋葱的状态,达到最后去找中间最核心的能力的训练。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找孩子自己喜欢,又愿意深入学下去的专业。
选择哪个专业本身并不重要,他可以学物理,学化学,学数学,可以学生物,可以学地理,可以学历史,可以学心理学,可以学法律,可以学经济。所有这些东西,只要深入下去了,就会得到一种研究能力、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他是可以用一辈子的。我想告诉你,所有在后来创业中,还有在大公司中,包括在世界上各个领域、政治中,岗位最 高或者成就最大的人,很少是来自于一个泛专业的学生。统计也表明,凡是本科就开始学所谓工商和金融,尤其是泛工商和泛金融的学科,到最后后劲反而是非常小的。原则上像工商、金融这样的内容,应该先有工作经验再学,才能够得到感悟。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去学了,实际上只学了一点点理论上的皮毛。我常说如果学工商,还不如直接就学经济学。为什么?因为经济学背后是整个社会运营逻辑的定位,工商不是。工商是表面上如何去赚钱的一个学位,是泛学科。像英语学习,连泛学科都不算,所以我在北大特别亏,因为我在北大就是学语言,语言背后是什么呢?就是读读文学作品,读读英美诗歌和散文,结果大学四年就这么浪荡过来了。幸亏我自己读了一些哲学和历史著作,因为哲学历史著作是属于需要打开思路的学科,但是自己学没有老师引导还是不行。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学英语?我说千万别,英语专业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不是一门学科,学不到思维,学不到思维就等于白学了,所以不好。
第二,立足美国、中国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问题和未来。
我刚才说了,现在偏向任何一边都不行。你说立足中国,但不了解西方不行;你说就在西方待着了,我跟中国从此断绝往来,更加不行。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和未来,就定义了任何个人的问题和未来。这两个国家交流中所发生的任何倾向就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倾向。我们只是在这个倾向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你这滴水还能自己独立出来吗?所以沿着这个未来和倾向去发展就一定非常重要。未来很明显,美国跟中国不管怎么较劲,除非是真的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变成死对头,否则一定在互相较劲又互相合作中共同发展。站在这个点上去想,你就知道了,到美国去留学依然是大家的首 选,只要美国人让我们过去,我们就应该过去,把他们的技术和人文学习过来。
第三,摒弃纯粹中国式的思维,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全球人看。
我们很多中国学生过去留学四五年,所交流的人群全是中国人。到国外去,周末的时候到有大学的地方酒吧里、歌厅里,都不能用一堆一堆中国人来形容了,是一坨一坨中国人,跟外国人很少打交道。为什么呢?一是从国内过去,语言上还没有过关。二是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学校外面的公寓房里,不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很多中国孩子娇生惯养,说宿舍隔壁吵吵闹闹都是不认识的人觉得很孤单,结果家长就把他们干脆放到中国人聚集在一起的公寓里去。结果不是打拖拉机就是打麻将,平时的整个语言思维都是中文化的,上课的时候勉强跟老师讲英文。语言跟思维是密接相关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所以你老是用中文,你的思维就是中文化的,你老是用英文,你的思维就是英语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还把能够融入到世界的能力白白错过,实在不合算。所以在美国学习,你就要摒弃中国思维。不是说不能跟中国人打交道,而是至少要更倾向于用英语思维。
第四,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
第四,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这句话其实也比较深刻,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三个保障。第一有公平的保障,做事情相对公平,有规则可寻,而且这个规则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第二财产保障,你干了半天最后发现不是自己的,也很麻烦,所以一定要在法治比较健全的地方做事业。第三人身安全保障,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公司成立在中国,公司也可以成立在美国,你公司可以成立在任何国家,但前提就是一旦你这个公司成立了,只要你在运作,你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个公司长久运作的一个逻辑。
未来在中国,这三个保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在中国建立自己事业基础依然是最 好的选择。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大市场。但中国不少公司拿到香港或者是美国去上市了,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外面的资本市场大,你融资速度会更快;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外面的市场规则更加透明,更加透明就意味着公平保障、财产保障这两件事情就能做的更好。大家有不少买A股的,你就明白了,所以很重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