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美国网友也在围观一名哈佛学生,原因是他的一条励志推特引起了病毒式的传播。
”
这条圈粉众多的推特是这样说的:
“我是哈佛大学2023届学生中唯一来自这样背景的学生:没有上过精英学校(a selective enrollment school)、私立学校(a private school)、有影响力的郊区名校(a predominately affluent suburban school)。我是唯一来自芝加哥公立社区学校的学生。这很糟糕,但是我做到了,我对自己感到骄傲。”
01考入哈佛,对寒门子弟有多难?
Amado Candelario的确是哈佛校园中颇为独特的存在。今年哈佛大学从 43,330 名申请人中录取了 1,950 名学生,录取率仅为 4.5%。与此同时,根据哈佛2023届新生的调查,在这些学生中,白人占据大多数(47.2%),其次是亚裔,而拉丁裔占比更少。
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你会看到这样的说法:哈佛一半近新生都是富二代,寒门子弟几近灭绝。的确,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在阶层分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人们对非富即贵的顶 尖名校生早已产生了固有印象。
在哈佛录取的白人学生中有43%的学生来自遗产录取、招募的运动员、教职员工的子女、捐赠者的亲属等。看到这样的数据,想必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个拉丁裔小哥能被哈佛录取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或许有些人还不清楚所谓的neighborhood school是什么意思,它大概是不需要选拔、没什么入学门槛、学费低廉的“片区学校”。随手一查,便能得知他所在的学校的背景对于考哈佛这件事来说,真的是很难了!这所学校的平均SAT成绩只有1090/1600,而被誉为“哈佛/耶鲁预备班”的高中Phillips Academy(据传也是潘少的高中就读的学校)SAT平均1470/1600。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不同阶层教育分化的情形如此明晰,这也证明了为什么Amado Candelario被哈佛录取用了多大努力,为什么那条推特获得了那么多人的点赞。
02不相信自己的命运已注定
Amado Candelario来自芝加哥West Lawn社区的公立学校,从墨西哥移民来的单亲母亲靠在餐厅打工,抚养他和两个妹妹长大。从小贫穷和不安定就一直在侵蚀着他的成长。
在7年级的时候,他就告诉同学和家人,我要考哈佛!这个宣言伴随着他一路成长,甚至也写在了自己Instagram的介绍中。从小,周围就有人对他说,“你的梦想太不切实际了”,甚至有些人会嘲笑他。结果他真的做到了,今年3月份获得了哈佛录取通知书(免学费),就读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他也成为了2019年美国总统奖学金的获奖者。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不仅仅是对我而言,而是所有像我这样的人,他们基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认为自己无法取得成就。” 通常,人们对来自像他这样的学生有一种默认的看法,因为你生活在了某个社区、上了某种学校,所以命运就注定了。“我打算证明这样的看法错了,因为梦想的天空并没有被限制。““对于那些来自边缘化背景的孩子来说,抱着很现实的想法可能反而会限制他们。”
起初,他确实是抱着证明“寒门难出贵子”这种想法而想去哈佛的,但是后来,他觉得哈佛让他看到自己。他成为班级里学习最 好的学生,参加了美国国家高中荣誉生会(National Honor Society),加入零浪费俱乐部(Zero Waste Club),在学校的辩论社担任联合队长并取得城市辩论冠 军,,为社区里的移民家庭提供帮助。他的目标直指法学院,期待以后能成为移民律师,帮助与自己有相似背景的那些人。
坚定自己的梦想并且告诉全世界,也会有更多人来帮助自己。Candelario利用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途径,其中包括专门的导师计划和帮助低收入学生完成申请的计划。
当然,他也常被担心以后在适应哈佛的过程中存在障碍。他自己也会质疑自己是否属于这里:“我觉得自己与哈佛有着奇怪的关系,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知道,这样的学校并不是为了像我的人而创建的,但是我认为它也可以为我们而造。”
03“马太效应”可以被打破吗?
《圣经 马太福音》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冰冷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看似无法逃离、根深蒂固。
那么像Amado Candelario仅仅是在这个时代成功 逆袭的“幸运儿”吗?看过他的经历会明白很多事情都有迹可循。
首先,他敢于对自己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固有认知提出质疑。
社会心理学家证明:群体的信仰是影响群体表现的强大动力。正如Candelario所说的那样,人们经常被自己所处的现状而困住,是因为无法摆脱一种群体信仰。而他恰恰敢于从根本上去否定他人对自己的假设。而当他找到脱离群体的办法,并且相信天 道酬勤时,他比身边的群体成员表现得要好。
同时,对自己生活的期待的高低决定了自己最终能爬多高。我们生活中见到过许多这样的人,“我周围没有人敢做那件事,我应该也不行吧”“那个考试太难了,我应该过不了““那个创业领域已经是红海了,我现在进去肯定不行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
所谓的阶层固化会带来思维的固化,这才是最残忍的地方。
其次,他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Candelario不断告诉那些像自己的人,要展现出并且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梦想。这不仅给自己带来破釜沉舟的动力和自信,而且有时候也会带来周围人的帮助,谁不愿意看到努力、勤奋,有目标的人获得应有的收获呢?
而现实中那些不敢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总是认为,说出自己的理想意味着:
冒着失败的风险:“如果我告诉某人我想成为X,但结果却不成功,那会怎么样?我会觉得自己会彻底失败的。”
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如果我大声说出来,人们都笑了,或者告诉我这不可能,或者说我不够好怎么办?”
冒着身份风险:“每个人都知道我是X。所以在我开始告诉别人之前,我最好100 %确定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冒着时间和精力的风险:“一旦我大声说出来,肯定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完成并实现它……”
既然不愿意承担风险,如何能获得收益呢?
最后,他还有一个好母亲。
因为他的母亲不断告诉他,努力绝对是有意义的,向他传递给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重要性,让他意识到艰苦地付出和牺牲是成功的一部分。同时,她的母亲以自己的力量抚养三个孩子,也在身体力行地证明这一点。
相比之下,有些社会底层的父母,他们仅仅在嘴上说要努力,但自己却常常偷懒,不相信再努力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他们不会以身作则地告诉孩子要承担责任。
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很难挣脱上一辈的枷锁。
这位拉丁裔小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每个时代,总会有人努力去掉自己的阶层烙印,逆流而上,摆脱刻板、俗套的人生故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