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美国的夏校项目鱼龙混杂,不仅类型多种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每年都不乏有参加了夏校的学生和家长吐槽“太坑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分辨优质夏校,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夏校呢?今天小鹿老师就为大家奉上一份“美国夏校避坑指南”。
避坑1:在名校上课,就一定是名校的项目吗?
在《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斯坦福大学夏校项目的前副院长Raymond Ravaglia曾尖锐地指出,名校办夏校并不是因为大学招生官想了解并考察学生们在其中的表现,而是大学需要这笔收入,所以才会引入名目繁多的夏校项目。
许多名牌大学的暑期项目动辄好几千甚至上万美元。而事实上,这其中大部分不是大学直接主办的,而是校外机构借大学的宿舍和教学场地设施开办的。
由于涉及到经济利益,大学往往会对这些机构提供某种支持以帮助其招生。
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辨别暑期项目是否由大学主办,就是查询大学官网是否有相关项目的介绍和申请。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哥大的官网会有自己的高中生暑期学习项目,申请者必须在学校官网上提交资料,官网上也会清楚地列出该项目的情况,包括费用、注意事项、课程安排等等。
避坑2:不是名校主办的夏校,就一定不好吗?
凭借着“名校光环加持”,许多家长似乎只愿意让孩子参加顶 尖大学开办的夏校项目。
其实在美国,同样有着很多顶 尖的暑期学习项目,并不是由名校主办的。比如由CEE (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主办的大名鼎鼎的科学研究暑期项目(RSI),每年面向全世界高中生招生,全程免费,但录取率极低。
在这样的科研型夏校当中,学生们的主要活动不是上课,而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参与到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中,甚至之后还可以用自己做出的“成果”参加各种竞赛、发表科研论文等。这样的经历在大学申请中,显然要比普通的夏校课程亮眼得多。
此外,也有不少由普通大学主办的暑期项目,同样名声显赫且非常优质。比如德州理工大学主办的Clark Scholar Program,不仅项目免费,甚至还提供生活费,但录取率只有5%。
避坑3:参加了夏校,就更容易被名校录取?
对于许多想要参加夏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夏校经历不仅仅是一次体验,更是为了在将来的留学申请中作为“加分项”。更有不少学生挤破头想要去藤校的夏校,是因为觉得“参加了藤校夏校,未来申请藤校会有优势”。其实这是个较为常见的误区。
事实上,美国大学的招生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标化成绩、在校GPA、课外活动竞赛、夏校经历……所有的申请材料在一起,招生官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立体的学生形象,包括他的学习能力、感兴趣的领域等等。作为申请中的元素之一,夏校本身对于申请结果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果学生因为参加夏校,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考出理想的标准化考试分数,或是参加了不是专门为高中生准备的学分类夏校,导致最后没能跟上课程,成绩单上出现了不好看的分数,那么这种夏校经历不但不会给学生的申请加分,甚至会得不偿失。
如果您对本文内容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