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表,我们回顾一下获奖结果:
来自美国的两位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为“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获奖!
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曾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读博士,是哥大博士后,目前是加州旧金山大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drem Patapoutian)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目前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截止今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已经发出总计112次,224人次获奖。39次为单人获奖,34次为2人共享,39次为3人共享。
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利西(Giorgio Parisi)因为“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获奖!
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供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供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学研究所。
截止今年,诺奖物理学奖已经发出总计115次,219人次获奖,实际218人获奖(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奖)。47次为单人获奖,32次为2人共享,36次为3人共享。
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因为“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获奖!
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是德国马克思·普兰克煤炭研究所主任、德国科隆大学荣誉教授,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主任。
截止今年,诺奖化学奖已经发出总计113次,188人次获奖,实际187人获奖(英国科学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奖)。63次为单人获奖,25次为2人共享,25次为3人共享。
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在文化和大陆的鸿沟中,对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的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获奖!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英国坎特伯雷肯特大学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
截止今年,诺奖文学奖已经发出总计114次,118人次获奖。110次为单人获奖,4次为2人共享。
玛丽亚·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因为“他们为捍卫民主主义和持久和平的前提——言论自由所做出的努力”获奖!
10月1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待公布)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争得了荣誉,其所在或毕业的高校也因此“沾光”。不同高校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从一定层面上能体现出该校的学术实力和世界学术界的地位。维基百科曾汇总了截至2018年10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学:
美国大学占据很多席位,其中前六除剑桥外,均是美国大学,包括哈佛、加州伯克利、芝加哥、哥大和麻省理工学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几所“诺奖得主的摇篮学校”。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最开始,哈佛还是一所没有名字的新学院,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约翰·哈佛在临去世前向这所学院赠送了自己的一半财产(约780英镑)和约400本图书,为纪念他,这所学院正式命名为“哈佛”。
这所学校不仅诞生了数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出现过数名“不拘一格”的名人,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选择退学创业的比尔·盖茨了,当然,后来他成为世界首富,并且久居榜单不下。美国历史上的八位总统也曾在此求学。
198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迈克尔·毕晓普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在2003年的时候还曾写过一本学术性自传,不过书名却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严谨中透出幽默。这不禁让人想起哈佛大学里的“魔法餐厅”——安能堡厅,同样是庄重中掺杂着魔幻。安能堡厅看起来很像《哈利.波特》里霍格沃兹学校的大礼堂,这里不仅是一个餐厅,也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了20幅描摹美国内战士兵的油画、18面始于19世纪的花式玻璃窗以及25件雕塑作品。
(哈佛大学安能堡厅,周成刚/摄)
哈佛大学的校徽是“Veritas”,它是拉丁文“真理”的意思。正是秉承着对真理的追求,学校的光辉才能历久弥新。
提起剑桥大学,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剑桥创立至今已经八百余年,无数的历史名人从中走出。
而实际上,已经八百岁的剑桥大学有时候反而像个“老顽童”,一些古灵精怪的校规至今仍在沿用。在剑桥,校园里的很多草坪是不允许一般人上去的,只有院士和教授才有资格穿草坪而过,很多剑桥学生将能够光明正大从草坪上走过作为奋斗目标。
(剑桥大学校园一角,周成刚/摄)
在面对学生的“叛逆”与调皮捣蛋时,剑桥大学也颇具包容性。剑桥大学考试现场曾发生一件趣事:一位考生突然给监考老师出示了一份400年前剑桥大学校规的复印件,其中一条规定考生有权在考试过程中得到点心和啤酒,该考生提出要监考老师为他提供点心和啤酒。监考老师无奈,只好临时拿来可乐及汉堡替代。不过三个星期后,这名考生收到了剑桥大学给予的处分:罚款五英镑,理由是这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按照400年前的校规带上佩剑。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戴维·朱利叶斯就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的博士学位。伯克利分校累计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仅次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
这所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城市大学,校园里寸土寸金,停车位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学校用诺贝尔奖得主专用停车位作为获奖奖励也就不意外了。
这所学校始终坚持自我的鲜明个性和不拘于世的自由思想,所以浸淫其中的学子教授们才能真正沉下心来学习、研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20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伯克利分校顶住外界压力,率先发起抗议美国政府的示威活动,反对越南战争,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精神之独立”。
很多人形容芝加哥大学是“一所充满老学究气息的院校”,而实际上,这所学校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它鼓励学生挑战权 威,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也非常包容,这大概是其能培育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这是美国最 好的商学院之一,多次跻身商学院排行榜前三名,并且以聚集多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而著称于世。
与芝加哥大学学术专业性一样出名还有它“让人头秃”的学业压力。很多芝加哥大学生调侃,要想认真做学问,就只能单身,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
相对其他高校来说,芝加哥大学的学术节奏很快,学校实行Quarters(学季)制度,学习时间短,并且学校GPA把控严格,教授们给分低,当然,学校也了解这一情况,所以即使是凌晨也有校园班车接送学生回家。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大家所熟知的杨振宁先生(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谈及母校芝加哥大学时,至今仍然心怀感激。
麻省理工学院以顶 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他们的校训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虽然经常与哈佛大学“互黑”,但在学术研究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态度还是相当严谨的。
麻省理工学院早期校史比较坎坷,多元化的校园发展史也促使其形成了当前极具创新并且鼓励创新的校园环境。很多人形容这所学校的校风“离经叛道”,然而事实上,近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诞生诠释了科学需要“离经”并且没有“叛道”。
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承载无限想象力的大穹顶,这里是学生们展现自己天马行空想象力的最好去处,从1994年一辆警车“停”到穹顶之上开始,每年这里都会玩出新花样。就像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发现那个“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发现的”超大黑洞一样,没有不受局限的想象力,是难以触碰到真理的。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 ,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