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能自信流利地表达出自己关心的社会议题是面试能够直接体现的一点。相比理工科而言,人文社科专业同学们的
独特性
是更被大学所看重的;而这点在面试里会变得尤其明显。
理科生的面试则是一个给招生官展示和材料中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机会。
表达能力高于申请材料中体现出的能力的
如果不凑巧你的标化成绩怎么刷也没在递交申请前达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又或者总体上没有什么突出特点的, 就让面试成为你申请材料中较 闪耀的一个吧 !如果对于其他同学来说面试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加分项,那对于这一类同学来说,面试有可能就是峰回路转的节点了。
申请材料中有明显空缺需补足的
和上一类同学一样,在申请材料上有劣势的同学,可以点对点地在面试里把自己的劣势补回来。比如语言成绩没达标的就是个大头,而面试的一对一对话绝对比一个分数更能说明语言水平具体如何。
从面试的目的上来分,面试可以分为 评估型和信息型 。
评估型面试(Evaluative Interview)
评估性面试的目的是帮助学校评估学生是否是一位合格的申请者。面试官会与学生聊天,做笔记,然后会向招生委员会递交报告。评估型面试的面试官通常是招生官,但也可能是教职员工或校友。
虽说是“评估型面试”,但在真正做面试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信念:面试官是不会给你“打分”的,ta只是 为了更好地了解你 。所以,不用把面试官当成出题者一样,希望ta能和你一问一答,而且你必须得给出较 佳答案。正如申请大学一样,评估型面试更考虑的是学生是否适合某个大学,而较少侧重于估量学生的能力。 需要申请者参加评估型面试的大学有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等。
信息型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
不同于学生主导的评估型面试,信息化面试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关于学校的信息。信息化面试可以是和面试官一对一的谈话,也可以是多个学校部门负责人和学生展开的group session。面试官可以是招生官员,但也可能是 学校的导师、校友,甚至是学校的在校学生 。 在信息型面试中,同学们可以直接 和学校内部人员接触,更加直观的了解学校 。因此咨询时尽量避免一些学校官网能找到,或者不太适合正面回答的问题,比如“你们学校哪个专业比较好”,转学分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