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个融合了数字技术和传播、文化的项目:乔治城大学的MA in Communication, Culture & Technology,简称CCT。STEM设置,国际生可享受三年OPT。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乔治城大学,那就是:位于美国首府为政治而生的精英化学校。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该大学建立于1789年,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和天主教大学,以古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希利堂著称。乔治城大学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设有法学院,在意大利、土耳其和卡塔尔设有分校。
学校距白宫西北面两英里左右,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公共政策以及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遥遥领先其他常春藤学校。许多外国使节的子女在此念书,赋予了该大学很浓的国际色彩,并由此获得了“政客乐园”的称誉。同时乔治城大学也是美国本土一所颇具贵族气质的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USNews给出的排名仅为20名左右,但乔治城大学在美国本土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比肩众多常青藤名校,尤其是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很多来自常青藤学校的学生转学来到乔治城大学攻读政治学和外交类学科。
在华人学生群体中,乔治城大学有个很可爱的昵称“饺子屯”。
可以说,乔治城大学的CCT项目因应数字时代而生。
20世纪90年代,当时新的数字环境开始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学习、沟通、工作、娱乐和生活方式。乔治城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要求马丁·欧文博士创建一个新的硕士项目,让学生们在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里成为贡献者。
于是,1996年,第一堂CCT课程开始。当时项目的教师包括担任CCT主任的欧文博士,以及来自校园各地的教授: 桑迪·卡尔弗特(心理学)、安妮·库比利(英语)、多萝西·丹宁(计算机科学)、威廉·麦克亨利(商科)、戴安娜·欧文(政府)、杰弗里·派克(外事)和珍妮·特纳(商科)。威廉·德雷克担任副主任,并为科琳·科特(CCT/语言学)和马修·廷科姆(CCT/英语)。正如欧文博士所观察到的:“我们1996年开始的跨学科、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从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复杂、相互依赖的社会技术世界需要不止一门学科来定义知识,并为学生的成功做好准备。”
可以说,CCT项目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跨学科的基因。发展到今日,该项目已经是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的一个旗舰跨学科项目。其培养学生的目标包括:
汇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技术的发展,并研究它们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的。学生获得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实用知识,以便他们能够在技术相关领域工作。学生需修读技术基础这门核心课程。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olving:
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如何提问和解决与传播和技术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整合了学科传统、理论框架、方法论方法和论据风格。
方法论,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传播技术。这些方法包括统计方法、调查研究、内容分析、访谈技巧、焦点小组、参与者观察、档案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案例研究、话语分析、解释学、符号学、媒体社会学技术、数字故事讲述、民族志、实验设计,新/数字媒体研究技术等。
主题焦点,在个别课程中,学生会根据主题的相关标准以及他们进行跨学科推理的能力进行评估。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CCT设置了非常丰富的课程,包括:技术基础、技术领域前沿——从AI到云技术、基于系统化设计、数字时代法律与政策、社会网络分析、计算与编码意涵、批判理论与当代艺术等等。可以说是非常交叉,又具有技术性的了。
课程非常丰富,以下节选:
| CCT项目每年招收约70名学生,64%为国际生;
| 春秋季都招生;
| 申请最低要求GPA3.0,IELTS7.5,录取平均成绩GPA3.41,GRE V155,Q158,W4.0;
| 申请时需要写一篇15-25页的writing sample;
| 建议做WES认证;
| 录取学生有平均2.4年工作经验;
| 4分钟以内的面试视频录制(op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