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是一个好话题,因为就我个人而言,从我小的时候长到大,听到最多的其中一句话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我建议各位家长,从今天开始这样的话尽量就不要再对孩子说,因为这样的话说多之后,可能也会有催眠的效果。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个标签再想撕下来,恐怕就会有点难。并且人都有自证预言倾向,意思就是说当我认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做出很多的行为。
01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注意力的问题,这话一点不假。想想看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还是其他的心理状况,其实都是因为注意力投注的方向不同,而导致最后产生结果的不同。
注意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影响它的特点是它投向了哪里。一个人的注意力投向哪里,他就会变成什么样。投向哪里的这个点上,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强烈的东西吸引。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房间里面听着舒缓动人的音乐,这个时候突然窗外传来了一生鞭炮的响声,可能那个瞬间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鞭炮声吸走,因为强烈的巨大的冲击会带走我们注意力的方向。好,为什么要讲这个特征?稍候在我们讲到关于注意力会很难持续的八个特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一直贯穿始终。
第二个影响注意力的品质,是来自于它是以何种方式被投注出去的。所谓的何种方式,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的注意力既可以以一种带来欢快的,愉悦的,轻松的感受投注到某件事物上,也可能会以一种惊恐的,焦虑的,害怕的状态投注在某件事物上。同样是狗,有可能我看见了狗感觉到的就是可爱,吸引,好玩。但另外一个人看到狗,可能感觉就是害怕、惊慌以及恐惧。我们的注意力都被狗吸引走了,但显然我们的注意力的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最终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关键点大家听清楚了吗,关于注意力的两个特点,第一它投向哪里,越强烈的越容易吸引它,第二它是以何种方式被投注出去的,这个方式本身也将会影响这个注意力投注的结果。
02
接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关于注意力无法持续的八个重要的要素。
1
转移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吗?比如说孩子哭了,你就会跟孩子说,快看那有只恐龙,或者你跟孩子说瞧,这有个阿姨。或者你又跟孩子说,诶呀 这个真好吃。如果你经常喜欢跟孩子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那我告诉你,以后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可千万不要怪他。如果在一个孩子早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习惯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去引导他,忽略自己的感受,那么这个过程就可能会形成一个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就是但凡产生了感受,我都要去回避。可是我们知道,感受是让我们和一个事物保持连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桥梁。也就是说正因为我对某件事物有持续的强烈的感受,我才可能会始终把注意力保持投注在上面。然而等我们习惯了要去转移注意力的时候,这个感受它成长,发展,并且被觉察的过程可能就会被中断,而这个时候我们跟事物的联系也将会被中断。
所以在这里,第一个关于破坏注意力的叫做转移这个部分,是想告诉大家孩子的感受,他的感受的发展是需要空间的。只有在一个足够的空间里,这个感受才可以慢慢的成型,发展,并且得到完善。然后成为孩子可以去依靠的一个,做判断和选择重要的参照。这个过程就像是幼苗破土一样,我们都知道如果种花,盆里长了小苗,我们去经常动它,这个苗就会容易死。而注意力的这个苗,它本是高度敏感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专注力足够,那么我们需要经常给他一个人去加工和处理感受的空间。
2
干扰
第二个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产生问题的原因,叫做“干扰”。在这里分享一个故事给大家,大概就在前天的晚上,我的一位朋友邀请我一起吃饭,想探讨关于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她提到孩子是生活在她的爸爸妈妈家,也就是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外公外婆非常的焦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十分的上心,生怕孩子被照顾不好,所以无论是这个孩子的吃饭,还是这个孩子的学习,还是这个孩子的游戏,外婆都会跟在他旁边,一直叨叨他。说诶呀这个孩子你这个饭你不能光吃肉啊,你要多吃点菜,诶呀你这个不能老是玩游戏,要赶紧做作业。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可能又会叨叨说,你这个作业你得快点做,你怎么半天都没有动笔,你看这都几点钟了等等。我想这种叨叨的状态,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家庭当中其实是不少见的。事实上这样的养育者,我会把他们称之为叫做直升机式的父母。什么是直升机式的父母呢?就是会像直升机一样,始终的盘旋在孩子的周围。想想看,如果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脑袋周围都有一架直升机在围绕着你,不断的发出各种各样的指令,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定会觉得心烦对吗。事实上在这种直升机式的唠叨的背后,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常在唠叨当中,它有两个东西会在唠叨里传递给小孩。第一个是指令,比如说外婆或者是奶奶催促孙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怎么半天还不动笔,这里就包含了一个指令,指令叫做快写作业。
但同时这个唠叨里还包含了一份情绪,这个情绪可能是埋怨,可能是责备。这时候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产生了,这个指令它是被包裹在情绪里传递给孩子的。那么你还记得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谈到注意力的两个特征吗?那就是什么东西强烈,注意力就会被投向哪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它的比重更大,远远超过指令,那么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情况下他听不见指令,他听到更多的是成人情绪的那个部分。而当这个部分如果比重太大,比如说过度的焦虑,过度的担忧,对于小孩来说他是无法承担的。
3
中断
第三种导致注意力会不集中的状态是来自于中断,这个中断我将它形容成为叫做给孩子的注意力进行了一场暴力的手术。意思就是说不论这个孩子此刻的状态怎么样,他的注意力状态怎么样,我们都会强行的要求这个孩子按照我们的需要去切换方向。事实上这种状况在我们很多家庭里也是非常常见的,可能我们很多时候由于现实状况的需要,或者由于我们情绪的状态,我们会希望孩子能够马上立刻执行我们的指令。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跟孩子的状态并没有保持一个连接的状态,我们也没有能够去很好地共情他们的感受,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没有被看见的感受,没有被理解的感受,这些情绪就可能会被堆积起来。而这个堆积的情绪和感受,同样也会干扰他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那个状态。
我会用一个形容来形容这样的状态,这就好比说我们的一些没有处理好的情绪。就像手机上的APP,我们打开这个APP没有用了之后,这个APP其实它并没有被关闭,它仍然在手机的后台占用着内存。而它所谓占用的内存就是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力,想想看我们成年人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遇见一件不开心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完这件事,很可能整个晚上我们都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白天工作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对孩子来说,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们这样的状况很可能并不比我们少。所以孩子被突然强行暴力中断的注意力,将会带来大量情绪和感受的淤积。而这个淤积最后又会占据他注意力的内存,导致他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办法非常的顺畅,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原因“中断”。
4
单一
而第四个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我将它概括为叫做“单一”。所谓的单一指的就是,孩子聚焦注意力的途径非常非常的少。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觉得在这方面,做到极 致的学校应该就是我们中国非常闻名的。而这种高度的注意力的单一化,其实也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状态。从早到晚不是补习班,就是兴趣班。这些孩子呈现出来一个典型的状态,就是没休息,没娱乐,没家务,没家务指的就是在家里的时候,父母也通常不会让孩子去参与任何的家务。大多数时候父母会说你啥都不用管,你只管好你的学习就可以了。其中一点叫做“无关系”,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所以通常情况下他和自己的小伙伴,自己的朋友往来的关系会变得很淡。如果在家里面也很少参与家庭内部事务的共同的完成,比如说家务活,或者一起采购等等,他和家里人的关系其实也只是单一保留着学习的关系。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很难在一个方向上保持非常长的时间。这个不是由于别的任何问题决定的,这个是我们人类大脑生物设置就是这样的。事实上掌管我们专注力的这个部分,是在我们大脑皮层上。应该是在前额叶上,而这个部分它其实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它是有一个耐力的值。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疲惫,它需要被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再重新恢复这个状态。而这个所谓的休息和再恢复的过程,就是指我们的注意力切换的过程。很会学习的人都知道,要想学习的状态好,通常情况下不要在一个单一的学科上跟自己铆劲,意思就是说不要说硬逼自己一定要学三个小时的英语,假设如果学了两个多时之后,注意力不集中了。那么在这个不集中的状态下,其实是可以切换去看一些别的学科的书,或者找一个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5
记忆
第五个注意力被分散的原因,这个第五个被分散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潜意识一种记忆功能。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总在一个点上被打扰,当我们被打扰过多的时候,一到那个被打扰的点,可能我们就会莫名开始产生心烦,想要去回避这个让我们心烦的状态。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他早前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各种指点,被各种干预,被各种辅导,那就意味着他很可能被打扰的地方是很多的。这个打扰地方多了以后,就会慢慢形成潜意识当中的记忆点。以至于这个孩子接下来在学习或者尝试某事的时候,只要一尝试到原先类似那个被打扰的程度,他就没有办法往下继续深入了。
这个现象在一个学习画画的初中生这里也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这个初中生来到我们这里做咨询的时候,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学画画的时候,每次画到一定的程度他就画不下去。我们都知道画画的难度,就在于水平越高,可以画出来的细节就越多。这个孩子其实基本功非常非常好,我看过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他告诉我,无论他的色彩还是他的素描,如果一幅画细节全部画完是100分的时候,他画到差不多70分的时候,他就会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他会觉得非常的烦燥。结果后来在分析当中,跟他沟通才发现,原来这个是跟他早年学画画的时候,每一次他的画作提升到这个部分,老师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其他的作业,其他的一幅画让他临摹。也就是说,并没有给他找出一个可以往下去耐受更多的,这种对细节观察的挑战和考验的方式,帮助他可以继续往下深入。也就是他每一次画到70分的时候,他就中断了。因此后来他在跟了另外一个老师去学习作画的时候,每次画到类似程度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很难耐受,没有办法继续往下画。那个内心当中遇到这个状态就烦燥的感觉,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所以如果不想让我们的潜意识去记住这些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点,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防止这样的一个干扰。
6
断桥
第六个关于注意力会被分散的问题,我把这个地方起了个名字叫断桥,就是我们西湖断桥的断桥。这个意思是说,孩子他要学的东西,跟孩子本身没能够建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也就是说,那座桥没有搭起来,孩子想要投注注意力,他找不到一个相应的挂钩。说到断桥这个点我就特别想提一下奥巴马,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讲,叫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演讲专门就是讲给当时美国那些初中生,高中生的孩子听的。在这个演讲当中,奥巴马特别详细地去探讨了关于学习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是简单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去讲学习,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而是站在了每一个孩子自身的角度上来说明,学习对他们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篇演讲当时在网络上疯传,我想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应该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所学的学科,到底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关系,特别是跟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关系。
至于我们说以后找个好工作能赚大钱,其实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都非常遥远,那是一个抽象的,甚至有可能想像不太出来的画面。他们更需要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当时当下这个东西跟我它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这个关系不能够很好地建立,那么所谓的注意力就没有办法保持一个高度地,有效地集中,很可能这样的学习状态其实只是一个机械性的服从,如果没有外部的施加和指令,那么这种关系就会迅速的中断。所以说如果要学一样东西,对这样东西没有什么感觉,或者说感觉非常不好,甚至感觉很痛苦,恐怕这种学习都难坚持下去。
7
干扰
第七个关于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可能是来自于畏惧和紧张。所谓的畏惧和紧张,指的是说当孩子觉得如果他要在一个事情上去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探索或者攻克它。那么他就有可能会面临着失败,因为只要探索,只要尝试就一定会发生失败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这种尝试的可能性,最后带来是让他倒霉,让他失败,失败可能还会有惩罚和指责,那么干脆我不如不试。这个现象在成年人里面其实也并不少见,我们有非常多的公司里的职员,你会发现他们特别的保守。如果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新的产品,新的项目,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都是保持着一种不做不错这样的态度来。其实这样的成年人,很可能就是在早年因为失败而遭受了很多惩罚性的后果,或者说让他不舒服的后果,以至于他不愿意在想要去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去做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去学习的时候,他遇到了需要他试错的这个部分,而他在这个部分上充满了疑惑,他不清楚他错了之后会不会被罚,或者说他特别的紧张,紧张害怕出错了以后会被惩罚。当这种紧张和畏惧不能被消除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也很难高度地集中在他要去完成的任务上。
8
干扰
最后一个关于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部分,是关于现实层面的问题。现实层面的问题有三个可能性,第一个我们讲到注意力缺乏症,也就是所谓的多动症。通常情况下,多动症会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了多动症,这个就不是简单的心理层面,可能我们需要通过更多外部现实性的问题去帮助他。在这个部分可能我们要注意,不要去给孩子随意贴标签,尽管有可能他是这样的问题,但是不要去强调他。就像开头的时候,我说不要过多去跟孩子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话,因为讲了多了,孩子就会被催眠认为他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二个现实的原因有可能是来自于饮食,其实饮食和营养的失衡,失调也会使孩子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比如说吃了难消化的食物,或者吃了太多的含糖的东西,这些都会让孩子变得兴奋,烦燥。如果吃了太多的快餐,营养不均衡,也会让孩子产生注意力难集中的状态。
第三个关于现实层面会分散注意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于个体的差异。我们其实每一个人接收信息和学习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特别擅长用图象化的方法去学习,他看到图片他记性会很好,但是如果你让他听声音他就会很难记得住东西。有的人就是喜欢用文字来记,不喜欢用听觉,有的人喜欢用听觉不喜欢用视频,有的人喜欢用视频不喜欢用文字。其实学习的方式根据每一个人特点,它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了这种接收信息的不同之处,而我们一定要求这个小孩他要用一个固定的方法去学习,这个本身就会对他的注意力造成破坏。
所以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讲了注意力两个特征:一是他会投向哪里,记住哪里强烈他投向哪里,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情绪负面比正面更强烈,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自然会被负面的那个部分吸引走;另一个是注意力是以何种方式投注出去的,他是以恐惧投注出去的,还是以快乐和热情投注出去的,显然快乐热情比恐惧来得更为持久。还有八种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