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付出的努力予以关注。对于勤奋努力的学生,这一分数可谓是唾手可得,然而,若教师发现你草率完成作业、不善记笔记、对待作业和考试粗心大意,便会认为你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因而不会给予你这个分数。
学生在各方面的平均分数,乘以相应权重(即括号内的百分比),再相加,便得一学期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的总成绩,根据学校政策,会被转化为分级成绩(Grade),并赋予相应的点数(Point)。
例如,某些学校规定,学年总成绩93分以上为A,90-92分为A-,如此类推。对大部分课程来说,A对应4个点,A-对应3.7个点,B+对应3.3个点,B则对应3个点。
各门课程均有相应的学分。通常,美国高中一年的课程为一个学分(credit),部分选修课(如“电影鉴赏”、“视频编辑”等)为半年课程,仅获半个学分。只有终成绩达到D及以上,才能获得学分。高中四年毕业通常需修满23-26个学分。
将学生各科目的点数乘以学分数,求和后除以总课程数目,得出平均点数,即GPA(Grade Point Average)。在多数高中,荣誉课程的A额外增加0.5点,即4.5个点,AP水平课程的A额外增加1点,即5个点。因此,有些学生的GPA超过4。如林书豪申请哈佛大学时,高中GPA为4.2,表明他是一名优秀的高中生。
对中国学生而言,美国学校普遍采用的评分制度颇具挑战。首先,美国学校要求学生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期中和期末考试,而要保持每日认真学习,对待每一次作业和测验考试都严谨认真,几乎不能有丝毫松懈。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只要老师提问且自己会答,就要积极举手回答,切勿因性格内敛而害羞,甚至回避老师的目光,对老师的提问漠不关心。
这些现象在我国学生中颇为常见。然而,在美国求学期间,学生须尽快摒弃这些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个人观点,成为课堂的积极组成部分,以展现自身的努力。
在美国,学校不会向家长透露全班学生的排名或平均成绩,更不会泄露其他学生的成绩,因为那是学生的个人隐私。学生只需关注自身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从而获得力所能及的佳成绩。
仅在高中毕业班,学校会根据学生从9年级至12年级上学期这三年半时间的成绩,计算出毕业班的平均分,进而了解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总体排位。
在GPA排名前两名的学生中,第一名毕业生(valedictorian)和第二名毕业生(salutatorian)有权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本人或毕业班发表演讲;排名前10%的学生,其升学顾问会在推荐信中特别注明。
在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若看到上述荣誉的学生,就如同我国大学对待高考状元一般。因此,在高中牛校中获得这些荣誉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高中而言,更具挑战性。
只要学生持之以恒,每日认真复习、作业及预习,积少成多,扎实学业基础便不再惧怕考试与测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培养课堂参与的勇气和习惯。实现这些,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术表现将如鱼得水,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