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动词混合变化
"混合" 在这里指的是动词在变为过去时时发生了词干元音变换, 同时却具有弱变化动词的词尾. 实际上, 混合变化动词仍然源自于弱变化规则.
当古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从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分离出来时, PIE的元音变换规则下已不再产生新的动词. PG自身产生了新的规则来衍生新的动词, 即"弱变化"规则. 从这时起, 日耳曼语新的动词一律都是弱变化的, 而强变化词背后的规则渐渐被人所遗忘, 不再被使用者视作规律, 因此强变化词也不断的"跌落"进弱变化词类中. 而相反的, 一些弱变化词也会通过"模仿"(Analogy)现象成为强变化, 但非常稀少且不稳定. 例如德语的fragen本身是弱变化, 但一度模仿tragen成为强变化, 可现在又被打回了原形. 从字典上仍可查到fraegt, frug, gefragen这样的古旧用法.
日耳曼语弱变化的特征是不改变词干元音, 而是添加塞辅音结尾. -d -t等. 而构成弱变化的方法可以分为4大类, 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子类. 这些分类依照音变融合规则, 和语义类型总结而成. 相比于强变化动词, 规则十分细碎, 在此就不例举了.
在添加塞辅音词缀时, 一些词恰好发生了连带的元音变换, 这个现象在现代英语中的遗留有例如: buy - bought - bought
在德语中, 就是:
denken dachte gedacht
这样类似的还有 rennen, nennen, kennen, bringen, brennen, senden, wenden等. 可以注意到他们都有相似的辅音结构. 其中nk/ng在后跟t时, k/g腭化成ch, 同时鼻音n脱落.
*haben也属于弱变化动词. 只是由于其过于常用, 演化速度较快, 导致了一些形式下b的脱落和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