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加拿大人珍爱野生动物,赋予了他们与人类同等的生活权利。由于横贯加拿大的多条高速公路穿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给动物的迁徙造成了诸多麻烦。加拿大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安全跨越高速公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公园管理局为灰熊和麋鹿们共修建了两个 “天桥”以及22个“隧道”,并在通道上撒有动物粪便,引导野生动物们安全通过。天桥经过精心的设计,使来自高速公路的噪音不会传至桥面导致动物们的惊慌,由此每个天桥的造价高达250万加元(约合1625万人民币)。得益于这24个特殊通道,野生动物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比率下降了80%。另外,由于天桥宽、高分别为8米和50米,游客观测不到动物们的生活举动,避免了游客看到桥上的动物后停车观望而造成的堵车甚至交通事故。
班夫国家公园的动物天桥
在AB省的各个国家公园里,都有着特殊设计的垃圾桶。垃圾桶上贴着如何打开的说明图。要打开垃圾桶必须把手掌推入桶盖上方的一个缝隙里,往里推后再向上抬方可打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只有人才能看懂图画说明,而动物则无法打开垃圾桶寻找食物,尤其是防止熊闻到食物味道后接近小镇及园区,有效防止熊对人类的攻击事件的发生,也不会使得野生动物依赖于人类的食物而丧失了在自然界自我捕食的生存能力,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因此在国家公园内看到野生动物,自由的在生栖地漫步对当居民来说习以为常。
大角羊
除此之外,加拿大人的环保教育也极为关键。AB省从幼儿园开始便实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并将环保教育内容纳入小学到高中的教学大纲。如各个小学科的教学:历史、自然、地理、数学、体育、物理等课程均涉及涉及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实践内容。此外,高中阶段设置专门户外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不仅教授户外活动技巧与安全事项,更加注重环保意识教育,针对户外运动中的环保进行宣传教育。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与各个公园、环保组织以及个环保企业相互合作,开发环保教育项目,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亲身参与环保活动,参观环保企业,增强环保中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还对参与环保活动的学生学校会相应给予大学认可的学分,并规定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环保教育课程和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教育部门对学校老师的业绩要求也包括对接受环保教育与环保授课的考核,确保教师以身作则,注重环保教育。

自由行走的麋鹿
AB省环境宣传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与式环境教育很具有特色。各个公园与环保相关企业为了确保环境保护,也开设可不同形式的环保教育课程,为社区居民与游客环保教育提供资源,促进公众环保教育的开展。省政府针对公众还设置了环保节日与环保策略,在节日中大力宣传环保行为,为公众提供环保资源。长达十几年的环保教育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做好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回收,自觉节约用水、用电,促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节约资源能源。环保教育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到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成为行为习惯的一部分,为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造就了AB 省不老的美丽神话。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