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相信准备申请德国硕士的同学可能都听说过匹配度的重要性,说的直接一点,在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匹配度是决定是否录取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德国大学的专业分受限专业和非受限专业。非受限专业指该专业学习位置没有限制,原则上来讲,只要满足申请条件,都可以被录取。看到这里,如果是对德国大学情况比较了解,自己又做过一些功课的同学就会发现,现在德国很大一部分大学的硕士项目,其实都是非限制专业。比如很受欢迎的亚琛工大,硕士阶段几乎90%的专业是非受限专业。又比如柏林工大,计算机,电子,电动车等热门专业都是非受限专业,那为什么这些学校的申请成功率并不高,相关专业还是会被拒呢?
以下内容敲小黑板划重点: 我们所讲的匹配度,指的是申请者本科课程与德国大学本科课程的匹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要匹配的是课程,而不是专业。相关专业只是代表你有申请资格,而是否能被录取,看的是你本科学的什么课,这些课学了什么,达到了多少学分。
拿上面所说过的柏林工大计算机专业举例,硕士申请条件除了满足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至少)12个理论计算机类学分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12个计算机工程或信息技术类学分 Computer Engineering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12个计算机方法论与实践科学类学分 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Computer Science,18个数学学分,以及不包括论文在内的另外30个计算机专业课学分。而根据学校给出的数据,往年外国申请者的通过率甚至不到5%,大部分在理论计算机的学分要求上就败下阵来。
那么,这个匹配度的问题怎样破解,又或者说,有些什么办法来提高匹配度从而增加申请成功率呢? 这里还是要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建议有留德深造打算的同学,尽量早做准备。这里的准备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准备,更重要的,其实是针对目标学校匹配度方面的准备。由于国内四年制本科大三开始选修课比较多,我们建议有留德意向的学生,最好在大二结束或大三一开始,就着手做详细的留德申请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通过本专业或者跨专业选修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课程匹配度。毕竟,语言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就算没有达到要求,最多也就gap一年。但等出了学校,或者到了大四下无法选课时,基本上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可以来弥补匹配度这个问题,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点在留德申请乃至将来的留德学习中,几乎可以说是百试不爽。
另一方面,从实际操作的经验来看,目前国内的大学除了少数几所学府,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985,211学校的一些本科专业,在与德国大学的课程匹配上,说实话,普遍也很难做到高度重合。上面所说的柏林工大计算机专业例子中的数据,也证明了有此类问题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同时,由于国内大学选课也有一定限制,有些课在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又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通过选修的形式来补上。这时候如何认清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预期,也就成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在做一对一的时候会遇到一类学生,在自身学条件还没说清楚,课表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是"我要申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大,费用不是问题" -- 讲真,这种案子都没有对话进行下去的意义,费用确实不是问题,因为无论你出多少钱,我都不会碰。如果有中介接,我只能友情提示小心受骗。
关于匹配度最后想说的是,德国大学每个学校本身的课程设置也是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大类的不同专业,也可能出现要求大相径庭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热的汽车专业。传统的汽车专业Fahrzeugtechnik 和近几年流行的电子车专业 Elektromobilität 汽车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但比起传统汽车专业对材料,机械等学分的要求,后者电子车专业更多要求电子类,通讯类学分。怎样在心仪的学校范围内找到匹配度高的专业,怎样带着镣铐跳舞,是个技术活。完成的好,将会收益非浅。
第三个重要因素,绩点。比起匹配度,绩点的要求相对简单粗暴的多。一般情况下,申请德国硕士要求绩点达到德标2.5。换算成GPA, 也就是4分制的2.5, 5分制的3以上。低于这个成绩不是完全不可以,但可申请的学校会及其有限,且无法保证成功率。好的学校和热门的专业当然对成绩要求更高。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申请德国硕士的国内学生总均分上90(百分制)的不在少数,可以说非常的学霸了。
成绩以学校成绩单的GPA为准。APS上的分数由于在未毕业的情况下211学生只有 一学期,非211只有三学期,与实际成绩会有出入,不必太过在意。
另外回答下题记里讲的是否要重刷专业课提高绩点的问题。不是不可以刷,只是可以衡量下重刷的效果有多大。假设通过重刷几门学分比重高的课可以达到明显提高平均绩点的目的,比如不到2.5的提高到2.5,那确实值得刷,否则,则意义不大。
语言确实是个重要因素,但小编以为绝对没有专业,匹配度与绩点重要,所以放在第四点。语言这个东西说到底,就是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而已,而语言证书,只是留德申请的敲门砖。许多同学在申请时非常担心自己的语言,被语言考试折磨的生不如死,是有些过分忧虑了。语言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没有合格的语言证明,无法达成留德的梦想。但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早做规划,语言关的攻破大多只是时间问题。语言应该为专业服务,即在选定自己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后根据要求准备语言。而不是专业为语言服务,由于对自己的德语或英语没底而胡乱选择一些语言要求较低,或中介合作项目,来读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或没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本末倒置。这是关于语言的问题的第一点。
第二点,英语授课还是德语授课。目前德国有将近1000个左右英语授课硕士专业,特别是商科,英语授课或德英双语授课的专业数量远远超过纯德语授课专业。所以学习经管的同学请尽早做好准备,就算要申请德语授课专业,也要先看清楚是否还有额外的英语语言要求,以免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理科类比如计算机,电子类,特别是想学AI的,在盲目学德语前最好能对目标学校的语言要求有个了解,再开始攻克语言关也不迟。
第三点,德国大学对语言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德语授课的有些学校只认可达福,不认可DSH。有些学校有DSH班,申请时需要B2以上的语言证书,有些学校用B1甚至A2就可以申请。语言班期间可在学校注册,享受正常学生待遇,等等。
英语授课的,虽说托福和雅思每个学校都认可,但每个学校要求的分数不一样,同一个学校对于托福和雅思的要求也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上文讲到的亚琛工大英授专业的要求为托福90或雅思5.5(对,就是这么奇怪,学校认为这两个分值代表的水平等同), 考了托福80+分的小伙伴,可能会哭倒在电脑前。
最后一点想提醒的是,如果本科是全英语授课,且学校可以开出官方证明,一般情况下,可免除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证书。建议涉及到此情况的小伙伴提前与目标学校联系,确认开出的证明是否可行,以判断之后是否还需要参加语言考试。
除去一些专业会进行的入学面试,我们这里的能力测试主要指GRE或GMAT考试,并主要针对英语授课的小伙伴来说。
无论是理工类还是商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在硕士申请时要求外国学生提供GRE或GMAT成绩,有些学校就算不是强行规定,但也会强调这方面成绩有助于申请。所以,如果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可能在申请时的选择面会大很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校对GRE的小分也有规定。特别是数学成绩,往往被大多数学校视为重要的录取标准。所以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考到一个有说服力的分数,是准备申请英授的同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除了上述五个重要因素之外,留德硕士申请涉及的条件还包括:
-- APS
中国学生必须提供的材料
-- 实习或工作经历
除去商学院,一般德国公立综合性大学(uni)大多不要求实习经历,但有些学校如果能提供实习或工作经历,是妥妥的加分项。比如汉堡大学和埃郎大学的一些硕士项目,非常欢迎有一定实习或工作经历的学生。
商学院实习经历是必须,最好能准备14周左右的实习证明。另外,工作时间太长(4年或以上)的申请者不是不可以,但请充分准备个人动机,即,找个让德国学校信服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上了那么多年班,又决定重新回到校园申请硕士项目(而不是理由更充足的MBA类项目)。
-- 第二外语
有些学校规定英授专业的学生同时提交A1或A2的德语证明,或德授专业的学生同时提交英语成绩。考虑到学习语言的周期性,需早做准备
-- 获奖经历,发表经历
若有省级获奖经历或专利发表经历,在申请过程中体现出可能会让你在一众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学校级别的三好学生一般对申请帮助不大。
-- 海外经历
这是被大多数国内学生忽略的一点。由于德国学生有海外经历的普遍不在少数,若申请者有海外交换学期,或欧美的海外暑课,对申请的成功率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如果你的情况适合留德读硕士,我们会从计划做起,在与你充分沟通后了解你的申请意愿,分析你的情况后根据你提供的课表和教学大纲给你最充分的留德计划书,考虑所有可能性,并给出学校排名情况,城市生活成本,以及以后就业择业的建议意见。并一路伴随你,直到申请上理想的学校,完成你的梦想。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