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的申请季,每年到这个时候总有学生忧心忡忡的在网上发帖子咨询林林总总关于申请中遇到的问题,下面对一些常见的误区做区别。
误区1:推荐老师的经历越丰富越好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推荐老师经历越丰富越好,发表的论文越多越好。但是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推荐老师的推荐信是需要讲作为申请人的“你”如何优秀,而不需要说明自己如何优秀。推荐老师在你所在的专业领域的学术地位高固然有好处,但是前提是推荐老师需要了解你,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事实清楚,评论准确的推荐信。如果一位教授根本不认识申请人,那么这样的推荐信的内容也肯定是空洞并且没有太大的推荐力度的。
误区2:参与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不论是对于申请本科,还是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来讲,这个误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对于申请本科的同学来说,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一定要能够体现出来自己的一些特点和特性,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什么活动都参加,反倒什么活动都参与程度低,没有做实际的工作,也没有任何由实际工作产生的感悟和学习,这样的活动是不需要的。 对于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来讲,参加的课外活动如果都无法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能力的话,那再多的活动也是毫无意义。从申请本科和申请研究生的文书名称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申请本科的同学,在申请期间需要准备Essay, 或者是Personal Statement。而申请研究生的同学,申请期间需要提交的文章就叫做Statement of Purpose或者Statement of Intent了, 区别就在于,Intent也好,Purpose也罢,需要体现的都是自己申请研究生学位的目的和以后的研究计划,学术研究计划或者是职业目标, 因此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个人特点和参与活动,也都需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而不是抓住自己参与过的与学术活动无关的内容而进行大篇幅的论述。
误区3:我的托福分数这么高,学校一定会录取我的。
托福分数或者是雅思分数,体现的仅仅是申请人的学术环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已,无法代表申请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背景,因此,持有这种想法的申请人,需要了解到在语言成绩分数(托福成绩或雅思成绩),在校平均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职业目标之中,语言成绩可以说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也就意味着自己对于学术环境下的英语运用能力不能达到所申请学校的要求,自然也就很可能无法上课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或者是无法完成课后的作业,这对于在海外学习来说,毋庸置疑是最致命的短板。在美国留学的申请过程中,其实还存在着更多的误解和误区,希望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能够区分主次,看清重点,来合理安排自己的申请计划和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
西安新东方前途出国
029-87203365
西安市科技路38号林凯国际10层
版权声明:此文章为原创,版权归属于西安新东方前途出国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感谢美国部高鹏老师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