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香港这座城市是繁华与静谧的结合体。


既有西方国家时尚新潮的因素,又保有港式传统而不会有太多异乡感;既可以在大屿山一览其华灯街景,也可以在石澳小径任海风拂面;既可以用奖学金奖励自己去米其林三星餐厅大快朵颐,也可以在旺角街头尝到物美价廉人气极高的小吃快餐。

在铜锣湾、中环等繁华商业圈,来来往往的人群占据了街头,的士司机以大陆司机1.5倍的速度驾驶车辆,地铁站内充斥着急匆匆的脚步声…… 因为人口的密集,在港生活不由得比内地加快许多,但不同的是,要在燥中取静。愈是忙碌,就必须愈是镇定安静,讲求秩序。几乎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排队,与其浪费时间与口舌complain,倒不如静下心来想想plan B。
安静地等待,这点是在大部分内地生活所体会不到的。(编:ε=(´ο`*)))唉)

(photo cr Ricky)
经常hang out在香港的街头就会发现,不论年龄大小,高矮胖瘦,每个人的着装打扮都极富个性。我见过化着精致妆容的花甲老人,也见过牵着七八岁小孩的新潮年轻夫妇。
香港的贫富差距并不小,香港在大陆游客眼中是“剁手囤货”的地方,但短短一学期在港的生活却让我发现不为外人所识的香港:她有破旧的楼层建筑,有两三平米的房子,有古老的市井街头风格,有追求新潮的大叔大妈,有单纯享受表演的街头艺人。
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真实的态度行走着,生活着,成长着。少有嫉妒与比较心理,这也是我最喜欢而大陆大部分地方所不具备的无可取代的特点。
关于我的大学:
2017年6月29日我幸运地获取香港科技大学offer与奖学金,如今在商学院读大一。
在来港之前,听说过许多关于这所学校的传闻:港科大是香港政治最冷清的地方,地理位置靠海,商科排名亚洲第一,QS大学排名亚洲第三世界第三十,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连续五年蝉联大中华区第一,QS顶尖年轻大学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抱有极强期待心理抵港抵校之后,不仅没有让我失望,反而让我觉得自己坚持来香港、坚持来港科大是最佳的选择。

此图源于网络
港科大建校时间较短,建筑也没有丝毫模仿藤校的痕迹,在宿舍就能望到大海,时而在海边、在码头听听海浪声,吹吹风,坐在蘑菇观景台看看日出,在商院大楼的顶层俯瞰华灯初上夜景,或是躺在操场上数星星,度假般的环境才能给人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业与生活上的压力。(无意间promote了全港独具这般风景的我校)



学校建筑较为分散,再加上香港的大学和国外一样没有班级制度,所以大部分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课,专业的选择也比较灵活,充分的自由allow同学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毕竟兴趣所在能更大程度激发创造力,但同时,自由也需要同学具备极强的自主和自立能力,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这,也是内地的大学所不具备的。

另外,很多人会在全英文授课的情况下倍感压力,但就我一学期的感受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不适。语言毕竟只是一项工具,无论口音如何,关键在于达到沟通的效果,所以在生活和课堂中不要吹毛求疵,学术上虽无观点限制,但要注重严谨合理,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

和大多数人一样,来港之前我也曾担心在港读书会不会和local格格不入或涉及敏感政治话题。我不敢肯定在香港所有学校都是和平环境,但至少我这一学期的体验告诉我,在我为数不多的local朋友圈中,没有歧视或排挤的行为(正如传闻中所言:科大的同学心里只有温书)。即便碰到不怎么会讲普通话的清洁阿姨,她也会向你点头示意morning。
学长学姐们说,大学只能从“学习、恋爱、上庄(即社团)、睡觉”四样中选择两样。因为我在小学、高中spend most of time参加社团活动,所以决定大一的第一学期暂时放弃社团,而是将时间用来走出去看看,全方位体验和感受香港这座城市,并为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作思考与打算。

事实证明,这座城市中,嘉威街的壁画、西环泳棚的日落景色、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海山楼、香港创新艺术地标PMQ元创方等地燃起我的摄影热情。我想,这样的选择,也是真实自我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我所向往的,适度的随性生活。
最重要的总是最后登场:
my conclusion
自由,自我,自主,自立,不含怨言地等待,没有嫉妒比较心理,真实而简单地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然而,最简单的恰恰美好,最简单的反倒深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热爱,只增不减。



by 贺靖怡 Carol
2018.01.07
编:感谢靖怡同学分享自己在港读书的感受,
希望能够给未来想要去香港读书的你一些启发和参考。
本文系原创,作者:贺靖怡同学 (陕西新东方前途出国亚洲部苏乐老师学生),禁止转载,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