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家都在说低龄留学,一方面是有更多低龄的孩子到美国读高中,甚至初中和小学;另一方面,低龄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于是,家长们一方面向往着美国的基础教育,希望早点把孩子送到美国去,一方面在看到各种爆料之后又心生畏惧。
那么,低龄留学到底容易发生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既享受到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又规避掉潜在的风险呢?
本期我们先来看看低龄留学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1. 因成绩不达标被劝退或开除
中国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所以我们在选校的时候,家长往往希望能够拔高选,而忽视自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主动找一些能帮助孩子在各方面作弊的培训机构,盲目提高分数。家长的逻辑很简单:我家孩子之前就是没努力,进到这么好的学校,孩子努力了就一定能跟上。这样,好学校是进去了,然而进去后因为学习能力达不到要求,语言能力太差等等问题,家长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成绩达不到要求而被开除。去年9月SSAT成绩被取消一事就是典型的家长和培训机构配合,培训机构通过偷题的方式拿到题,家长配合让孩子刷这些题,最终拿到高分。殊不知“起点不等于终点”,进到好学校并不意味着学生取得学业成功,而作为一个“人”,在道德观形成的时期,就被家长带动做这些事情,却会在后面的人生中埋下隐患。
2. 因为违纪被开除
包括但不限于打架,作弊,抄袭,抽烟,夜不归宿等等。看到这条,对美国中学不了解的人可能会很奇怪,美国不是很自由么?美国的学校不是放羊的么?怎么连作弊这样的事都会开除呢?这正是大众对美国私立学校的误解。事实上,美国的私立中学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一些可以归结为“cheating”的行为,在美国的文化里是不能容忍的。我们中国文化里普遍认可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在美国,如果你没有非常清晰标明转自何处,这本身就被列入“剽窃”的行列。去年非常轰动的“中国留学生虐待同学案”,最终几名被告都被判了6-13年不等的监禁,也让国人认识到,即使是孩子,也是有一定不可以做的事的。这点,应该说跟中美间的文化差异有关。我们对孩子可能太过于宽容了。我们用更多时间陪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补习功课、学习技能,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习惯的培养。既然我们觉得把孩子送出去,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他,同时自己以身作则,用更严格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是必须的。
3. 寄宿家庭的问题
最近两年,寄宿学校之所以如此火爆,一定程度上跟冷不丁就爆出来的寄宿家庭的问题有关。常常碰到的问题比如,寄宿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孩子认为住的房间还不如自家厕所大;孩子说在寄宿家庭吃不饱饭;家庭的饭菜太难吃;寄宿家庭的妈妈没时间做饭等等。还有的女孩子的家长,会担心女孩子住在别人家中的安全问题。这类问题,很多是沟通问题。比如吃不饱饭的问题。有一次接到学生这样的抱怨,在跟对方沟通的时候,对方给我的理由却是:孩子平时饮食过于浪费,常常剩一堆吃不完,所以家庭给孩子要求一定把分的饭都吃完才可以拿别的。但是我们很多孩子的习惯是不喜欢就不吃,剩了是无所谓的。很多时候沟通的不畅通造成了大量的误解。当然,对于实在不合适的家庭,只要我们说出合理的理由,绝大部分是可以正常更换的。
4. 亲子沟通的问题
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低龄留学,孩子在成年之前离开身边,会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其实,美国的假期是比较多的。暑假通常从5月中下旬会放到8月中,到11月会有感恩节假期,12月圣诞节假期,3月会有复活节假期。家长可以去美国看孩子,孩子也可以回国过节。见过一些家长,保持每天和孩子视频一段时间,聊聊生活和学习,聊聊最近见到的好玩的事,和孩子保持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反观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即使晚上回家,也忙于手机和别人沟通,忽视了孩子聊天的愿望。所以,距离不是问题,时刻关注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风险,可能很多家长会有两个问题:
①到底如何避免呢?
②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呢?
我们下期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