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严谨的课程设置

走进美国许多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你会发现正对校门或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往往都是文理学院,学院的地位可想而知。独立的文理学院如安姆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韦尔斯利学院等更是名声卓著,成为很多美国精英家庭的读书首选。文理学院背后的独特魅力就是本科生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时候也叫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倡导人的和谐发展。今天,通识教育经过历史的演化和不断的改良,已成为美国许多名校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
➣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正直的人,有用的人,有文化教养、有道德和判断力的人。它意在自由的心灵、远大的志向和公民的责任,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指导个体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所谓先读无用之书,再做有用之人。
➣ 通识教育强调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互动和开放式讨论,教你如何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这类学生往往符合T型人才模型,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的深度,是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完美结合的通才。

美国大学奉行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而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大学的课程只有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分,那就是选定一个特定的专业,然后学习领域内的知识,比如持续不断地学习工程类、商科、计算机知识等等。这就会导致上述所提到的情况,学生们可能很好地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但是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等问题,使他们无法顺利地与社会接轨。
这时,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 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 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 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 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 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 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 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 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 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P.S.在美国大学的实际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中,liberal education 和 general education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课程。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以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即自由之人所需要的智识能力和素养,所以 liberal education 可以译为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而 Liberal Education 是 general education 的一部分,即最灵魂部分。文理学院就可以说成是提供的博雅教育,而哈佛、哥大、芝大等推行的就是通识教育,不适合说成提供博雅教育。

美国大学的核心课程----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2.学术自由度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避免了不同学科间的限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抓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提高有效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价值的认知能力。经过大一大二通识教育的学习,学生的各方面水平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实习工作等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美国本科并不会把学生限定在某个专业内,而是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兴趣,广泛尝试不同专业领域,并提供这样的充足自由度。美国本科生平均更换3-4次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不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思考未来的方向。对多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只要愿意,可以在本科阶段选择辅修专业(minor,比常规的专业所要求的学分稍微少一些),或者同时修读多个专业(major)。比如杜克大学有大约83%的本科生,在自己的主修专业之外,至少有一个额外的major或minor。
相比之下,国内大学对选定专业的学生的禁锢,是促成很多学生决定美本转学的最直接原因。高考“掉档”,或者被“调剂”到非理想专业,或者是在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并非如预期中那么适合自己,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严重者可能开始自我麻痹混毕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转专业注意事项:

有很多学院对于入门条件有一定限制,大家尤其要注意新专业有没有额外的要求。
比如某些专业有额外的托福或雅思、SAT或ACT的要求,如果有的话,需要提前考出所要求的成绩。
还有些专业,如果转过去的话需要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如学生想转去建筑学院,需要提供作品集,让新专业的教授看到你的天赋。
提前准备
学生有转专业的想法,建议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大三大四就开始上专业课了,因此转专业成功率不会很高,而且会损失很多学分,不划算。
所以学生要做好规划,在大三前就要申请。
另外,大家如果有了“转专业”的想法要及时跟相应的导师沟通。导师会根据你的情况评估你是否适合读新专业,如果适合,他们会明确告知。
例如: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圣地亚哥分capped major和非capped major。
capped major:很多人都想进,但是位置很少,每个专业都要求上一部分基础课,叫screening course,各专业要求的课程和数量都不一样,完成了这些课以后,每个专业都会开放转专业申请的时间,大部分都是一年有两次机会,等到了时间之后进入申请系统提交申请,然后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就会有结果。cse(计算机工程)专业特殊,因为这个专业太热门,太多人申请,为了公平,用的是抽签的方法,gpa达到3.3就可以进入抽签系统随机抽取,一个人只有两次机会,抽不到就没办法进cse。
非capped major:想转很简单,用major/minor tool,直接填一下想转到哪个专业最多一周就批下来了。
详细转专业信息可以查询:
https://admissions.ucsd.edu/transfer/transfer-major-preparation.html
华盛顿大学
华大进学校时相当于无专业,可以选各种方向的课程,再根据你的课程、文书(PS)和GPA,看你后面申请去哪个专业。部分专业还需要考写作考试,比如商学院。一般第二年上完prerequisite课(先修课程)之后申请专业。热门专业需要GPA很高,还综合考虑你的project(项目)和文书。入学前直接录进学院也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比较小,要求也会比较高。
如果想申请进华大,可以先录一个相对没那么热门的专业,入学后再转。但是转热门专业也需要GPA要很高,文书也要写好。
热门的学院和专业只有两个学期有申请(共四个学期),其他每个学期都可以,建议最晚大三前确定专业,不进专业不能上专业课,可能会影响毕业进度。
纽约大学
转专业门槛:看GPA,看专业,进stern商学院得GPA3.7以上,还要上一些课程。比较难转的就是stern商学院和tisch艺术学院。对于undecided(专业未定)专业入学的学生大一大二不主动申请,大三就进入CAS文理学院。
转专业流程:通过学校专门的申请系统。大一下半学期开始申请,好像只要一篇文书(类似于你为什么要申请stern,你能给stern带来什么这种常见文书),申请的截止日期是3月1号。然后在大一下半学期就拿到了录取就转进去了。但是如果是lsp的同学(就是liberal study program),需要完成两年的项目才可以申请转学院。
详细转专业信息可以查询:
https://www.nyu.edu/admissions/undergraduate-admissions/how-to-apply/transfer-applicants/additional-program-requirements.html
3.师资强大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邓肯·霍尔丹(F. Duncan M. Haldane),得知获诺贝尔奖后几小时,照例走进他当天早上的课堂上课;2016年的化学奖得主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Sir J. Fraser Stoddart)在西北大学每周授课两次,并在主持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课。
所以可以说这些学生们也是诺贝尔奖的赢家。
这也是许多同学想去到大学的原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业界大牛,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从另一方面来看,更多的教授也代表着学校有更多的科研经费,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那么今天格子和大家一起聊聊各大学的师资力量。
在全美授予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872多所大学中,平均每个学校拥有老师282名,其中教授占到总数的30%。拥有Tenure(终身教职)和tenure-track(终身教职轨道)的老师占到总数的85%。这一类教授是指通过考核期被正式授予终身教授后没有正当法律上的原因其职位不会被终止的教授。讲通俗一点,就是指在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不会被开除的教授。这个职称代表老师的学术水平以及教学工作都得到了学校以及学术界的认可。而其他讲师以及没有学术职位的老师只占总数的15%。
从师生比来看,前200的学校与总体并没有很大区别,甚至师生比更高,说明相对来说规模更大的学校招生数量也更高。而全美诺贝奖前十的学校师生比明显下降到1:6.7,说明这些学校的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和老师交流。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公立大学的平均师生比为1:17.3,而私立大学的平均师生比为1
:12.8。而在前200的学校中,公立大学的平均师生比是1:17.9,私立大学的则下降为1:11。
而在全美诺贝尔奖前十的学校里,有9所为私立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6.2。一所公立学校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师生比为1:17。而且从排名上看,全美师生比前十的都是私立大学。可见私立大学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教师资源。
同时,美国教授上课,几乎不会只限定于一本教材,而是旁征博引,给学生布置很多拓展学习的资料。平时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内小研究等,都会计入最终的课程成绩。很多导论性质的基础专业课,可能是专业领域内最大牛的教授来讲,深入浅出,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一个学科的综合情况,从一开始构架起专业发展的路径。课堂氛围也比国内更活跃,更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小班教学的专业课,互动机会更多。同时,在课堂时间之外,都会设置专门的课程内容答疑解惑的时间,称为office hour,以针对性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素质的不同侧重要求,授课方式也会相应做调整。这也是为什么美本学历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比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有明显突出优势的一大原因。
4 排名及影响力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文章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美国的大学汇集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全球大约30%的科学和工程类论文、44%经常被引用的论文,都出自美国的大学。在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中,TOP100的学校,美国占了33所,TOP200的学校,美国占了49所。
5 学术的严谨性及毕业之难
美国大学对于抄袭是绝对“零容忍”,对于作业和考试要独立完成。在美国的课堂里,一般情况下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写作业都是不被允许的。主要的学术诚信问题分为这三类:
• 抄袭、剽窃:抄袭是学术不端行为中最典型的例子,也是在高等教育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抄袭是指在学生在没有适当的来源确认的情况下,有或没有创作者的许可的情况下,故意或无意地,将他人的作品呈现为自己的作品。
• 作弊:作弊是指在考试或评估中试图获得或给予他人帮助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包括提交不是自己的作业。
• 欺骗:例如,通过重新提交自己以前评估过的作业。
美国常青藤盟校曾公布了的一组引发热议的数据据统计,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竟然高达25%。
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还有很多是已经在美国私立寄宿高中读书的学生,最后还是因为无法胜任学业而被学校遣返回国,可见其毕业证的含金量之高!
通过以上福州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的介绍,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出国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