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早想到要出国,还是初中第一次报名了新东方的一个游学夏利营。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很多世界级的学府,现在回想起来,很多片段还是印象很深。当时在麻省理工的Baker Engineering Lib前的草坪上,看到教授和学生席地而坐,言谈欢笑,感受到非常浓烈的学术氛围。高中的时候,我也选择了华附的AP班,很早就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的事情。虽然最后没能圆梦MIT,但我也选择了离当初的梦想最近的地方 —— 波士顿大学。
每一步努力都是修行
在美国读本科,是过的最充实的四年。我自己选择了double major数学和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学科。一般来说,大一大二的经济学把宏观微观金融数学统计类的必修课修完之后,专业方向就会变得非常Open,想要学什么完全看自己。所以,结合数学专业的双学位,金融数学等这些偏重数学模型的学科,而且以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学校,除了3门课程(这里就不提啦),我几乎所有学科都拿到了满绩,这也是帮助我最后成功踏上普林斯顿的梦校之路,但的确,我也在学业上,投入了几乎自己90%的经历,导致后来在实习和其他方面,做的准备不足,这些我在下一个环节来说。
在学校,从选课到双专业的选择,其实作为一个刚刚读完高中的我来说,都是比较困惑的,所以这里也很感谢一路帮助我的新东方前途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
早准备一切皆安
现在开始说说我的不足!刚刚提到,其实我自己没有花太多精力在实习或者课外的其他背景提升上,大学的时候,自己有研究过比特币和股票,也就自己瞎搞搞,赚点零花钱什么的。所以在大二假期回广州的时候,老师们就建议我先去做一段实习。我联系了广州这边的基金公司,开始了第一段实习,不过当时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丰富,所以第一段实习就仅限于利用自己比较好的英语,帮助领导处理一些报告和数据分析的资料。
申请前,在前途出国老师的通缉令下,我才开始了一段真正和量化交易分析相关的实习。不过,正因为实习的补充,我在后续面试普林斯顿和MIT的时候,就意识到了累积下来的实习经历,在招生官眼中意味着什么。(麻省理工有两个面试官,其中一个就是专门和申请者聊实习经历的。)
选择挑战自己
普林斯顿的金融专业,学制两年(4学期),偏金工,它的课程比较重视理论,而且有专门的summer intern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班级人数非常少,师生比例和资源,这一点也是当时促使我放弃我一直以来追求的MIT,选择普林斯顿的原因。
基本上还没开学,系里就联系我们给我们很多summer intern的资料和选择,在第一个假期我当时拿到了不少华尔街的offer。
申请要点:
·看重数学背景:mathematics with linear algebra, multivariable calculu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with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at the level of an intermediate undergraduate course
·GRE或GMAT,建议GRE Q167+,GMAT Q 49.5 or 95%+
·2轮面试,第一轮行为面,第二轮偏技术面,重视工作或实习经历
·近几年,每年约600份申请,录取约30个;其中,2018年收到690份,录取31个,入读26人。2019年522份申请,37个录取,31人入读。
在线服务: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