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
本科: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统计学, GPA 3.9
标准化考试:托福免考,GRE 331
录取:斯坦福-MSCS;卡耐基梅隆大学-MSCS/MIIS;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
注重累积,把握机会
动手动脑学IT。相对于其他学生,当我回顾我的申请之路,可能亮点就是,应该注重在平时的积累。我最开始的专业其实是数学,因为UIUC的计算机也实在是很难进。不过,我觉得在美国读本科有个好处,是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同时,很多专业课程里面,都会有project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比如在CS233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用汇编语言代码编写的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捕获和粉碎最有价值的水果。
CS233 计算机体系讲授底层的知识,如CPU中的算术数逻辑单元,寄存器堆,Pipelining,Cache等。是比较硬的一门课,每周一个lab,没有mp,7个考试1个final。其中约期末时对Pipelining和Cache考察的考试较深入,需要完全吃透的课程内容才有机会拿高分,需要仔细准备,很多人都因为这一场考试而没有拿到A。CS233一般是作为CS241 System Programming的prerequisite,了解计算机底层的知识对学习系统有许多帮助。
小Tips
因为我是后来转专业到计算机的,课业压力很大,不过一般转入major或minor CS都需要修完至少三门专业课,并获得A-以上的成绩。不过,渴望以后能更深层次接触到计算机领域的UIUC学子大多会选择在开学前完成CS课程Proficiency Exam,成功通过考试后可以转满学分,不影响GPA。一来这种学校认证的学前考试可以帮助同学节省时间;二来,可以提前继续学习更有难度更适合自己的高阶课程。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领先一步完成课程的良好过度。
早做科研
早做科研是我的第二个收获
我最先是联系了教我几何学的老师,参加了几何实验室的本科研究项目助理,当时研究的课题也和算法有一定的联系,是关于“复杂动力学图”。在大二的上学期就在进行研究,当做的是关于复数空间 上可视化迭代函数的有效算法。使用Matlab开发代码以确定复数 函数 中周期点的活动。
后来,在自己确定要转计算机以后,前途的老师开始指导我套磁其他的学院,当然第一次套磁CS学院的时候,套磁信被大部分老师“已读不回”。后来,前途的老师们又帮我找了一些信息学院的教授,我最后在ischool做了长达一年的项目。因为UIUIC的ischool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宽泛,我们做了关于HCI的一些研究、开发界面,通过音乐传导的身体运动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研究实时进行音乐表达的有效方法,使用基于手的Matlab调查不同的机器学习技术等等,算是我申请上非常有亮点的一个项目了。
在大三的暑假,我联系到了正在我们学校访学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的一位老师,做了一年的“基于脚本的工作流程的再现性 ”的课题,使用YesWorkflow部署高度可重现的基于脚本的工作流用例,设计了一个实用性的工具包允许作者生成工作流图并导出出处 ,利用分析引力波的Python脚本作为用例并应用,所以在科研上,下了足够的功夫,最后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尝试更多可能性
在学校,真正让我开心的事情,是认识了很多CS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也一起完成了非常多有意思的比赛。包括微软Imagine Cup ,来使用Microsoft 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分析游戏玩家的行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7个人使用ASP.NET和 JavaScript 开发整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Oak教授”,包含各种用户友好的UI元素并应用实时机器学习的设计。包括在学校自己的比赛上,在ischool认识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做了“VR图像的现场表演操纵”,模拟3D球,可以交互式地响应音乐家在MAX / Jitter中的表演。还有HackIllinois,在Unity上开发了一款引人入胜的教育游戏,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力学知识。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虽然科研、学习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在课余时光,我也会参与日本跨文化网络(J-Net),去当志愿者帮助伊利诺伊大学新的国际学生适应美国的环境。为戏剧表演设计整个灯光安排,“The Odd Couple”,使其成为校园主持人,所有新LAS国际学生欢迎活动的热门话题等等。
申请的小建议
现在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我才真正觉得踏实和无怨无悔。虽然展示出来的都是阳光的一面,但我也有在被教授拒绝的时候默默流泪,转专业熬夜,最后胃溃疡的各种惨痛经历。最后最后,真的感谢一直以来给我鼓励的父母,还有给我支持和建议的前途老师们。我不敢说自己的成功有多少天赋,但至少我是最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