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愿意读PhD的人,都一定是源自你对科学的热情。比如我,我记得我的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便是约着小伙伴,去郊区的天文台,晚上大家拿着星象图,探索宇宙万物他们在无限宇宙中的位置,在漆黑的夜空中嬉戏。
当然了,尽管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关于遗传学而不是天体物理学。通过在这几年生物工程博士的工作过程中,我依然是脑洞大开,去提出各种深刻的问题。我所在的专业,是哈佛大学John A. Paulso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和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的。师从George Church,Robert Winthrop Genetics教授和Jennifer Lewis,生物工程教授Hansjorg Wyss。
也正是读博士的这几年,我知道我想成为一个可以真正探索革命性思想的人。当我决定出国的那一刻,我觉得这将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作为一名大一大学生的时候,我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的summer school。
犹记在那个假期里,我还参加了一个物理系的教授和博士的seminar。旁听各位大佬谈论类星体,黑洞和暗物质。当然,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几乎听不懂。但我遇到一位我非常钦佩的科学家 - 诺贝尔奖得主马丁佩尔。在礼堂的小路上,他告诉在场的学生们,“不要让任何人质疑你的能力,只因为你太年轻。“ 我当时就感觉,那句话是对我说的啊!
关于博士申请的转折
作为港科大的EE本科生,我一直将这一建议铭记于心。回到学校,我开始套磁找教授,并且成功申请到了吴明教授的实验室的RA,我的工作主要是使用光激活光电晶体管操纵细胞。
凭借从这项工作中获得的跨学科经验,我后来申请到了UCSD的BioEngineering硕士学位,开始越来越多的接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结合我自己电子工程的背景,我利用假期开始从事使用激光和微流体进行DNA测序。
由于缺乏一定的生物学背景,硕士第一年我比同班同学都要努力学习。我的实验室研究,主要是利用光学技术努力从单一DNA链中测序数千个碱基对。就比如“A,T,C和G”,这些都是生命科学的基石。但当我最初理解它的时候,我只是看着四个离散信号。在Salk研究所的Ecker实验室,我使用了许多工程原理来解决生物学。不过,也感谢这段经历,让我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年的科研,大家一起的努力,我们组全体被邀请作为发言人到NIH基因测序大会。在那次大会上,我遇到了Prof. Church,聆听了他的遗传学研究的革命性的突破。那次会议上,我们做了很多交流。Prof. Church也很高兴的邀请了我,如果有机会能来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一起研究推动人类干细胞的人体器官再生。
我在哈佛的日子 由于基因工程的进步提出了可能存在争议,像我这样综合背景,也是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不同的观点,并能够跨学科解释科学。
给未来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1.大一大二 对于大家建立学科的概念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能更早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占到更大的平台上开阔视野。参加Summer School,或者去实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2.对于想读博士的同学们,一定要有对科学的热情!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你不一定要一开始就找到你最热爱的方向(比如我本科读的就是电子工程),给自己一些时间,可以通过硕士,或者科研工作的深入,来不断发觉自己。
3. 珍惜自己每一个科研、参加国际大会、接触国际大牛的机会。真的会让你mind blowing。
在线服务: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