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已经超过了印度的国土面积,
到2025年,海中每3吨鱼,就会有1吨塑料垃圾!
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将会超过鱼类的重量!
海洋垃圾特指在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久性、人造的,经过加工的固体废弃物。这些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更会因为食物链富集作用威胁人类健康,对海洋经济(渔业,旅游业,还有宁波的经济支柱—外贸业)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附近聚集了着40%以上的人口。每年有132万吨-353万吨的塑料污染物排放至海洋中。全世界每年更是有超过800万吨垃圾倾入海洋。这些海洋垃圾让当海岸线生态岌岌可危,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我们该怎么办?
▲咸祥球山村象山港海塘
(北纬N29°40′49.31″ 东经E121°49′18.70″)
为了唤醒人们对海洋污染的认知,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从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
5月25日和6月8日,前途出国·美中志领联合绿色宁波科技文化促进会,在宁波象山港开展了公益净滩活动。这是一项联合33座城市, 36个执行团队,50个监测点共同组成的“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展了62个场次,参与人数达到了20000多人次,共同清理了16.14吨海洋垃圾。
1、宣誓仪式
经过先期的培训,学员们对于海洋垃圾、海洋污染的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而到了数据监测点,准备净滩实践的时候,一个个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了。早早集结好队伍,全副武装,在象山港的海风中,全体志愿者庄严宣誓,向海洋垃圾发出战书!
2、净滩执行
志领学员们装备好专业工具,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始了海洋垃圾的科考。领队老师划分了监测断面,组员相互帮助,彼此配合。崎岖不平的石滩沙滩,一片洁净。
3、样本处理
接下来是科考的重头戏:将收集到垃圾集中,对原始的样本进行分类统计。
海洋垃圾数量之多、种类之杂引发了志领学员一阵阵的唏嘘。看来,只有真正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分类称重中,学员们发现“塑料垃圾”的占比是最大的。
4、数据整理
志领学员们会使用专业的科研监测ICC卡以及品牌登记卡,对原始数据做出进一步的整理,随后这些数据会上传到“守护海岸线”的科研监测系统,供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统计。
数据登记卡上的一笔一画,记下的是不仅是中国面对海洋垃圾的沉重现实,也是我们期待能在未来做出的改变。
中国的海洋保护,以及国际垃圾治理合作,就掌握在每一位志领学员的手中。
也许有人认为仅仅两次净滩活动,在守护海岸线这样宏大的主题下实在渺小,让学员们从紧张的学习生活抽出时间进行净滩行动,捡的垃圾数量也很有限,如同愚公移山。
然而,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这些在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字眼,老生常谈,人人都能喊上两句口号,但是在海洋保护方面的行动和数据一直是空白状态。
只有置身于满目疮痍的海滩,才对世界公民责任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识;
唯有亲手捡起一片片垃圾,才是真正应对海洋垃圾问题真正知行合一,切实有效的回应。
这也是我们中学志领,在这一场主线活动【地球公民——海洋保护研究&践行】中,加入两场净滩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活动后颁发的环保证书,为这两次净滩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经过前期的培训,亲身的践行,后期的科考,学员们在点滴积累中丰满了与国际接轨的领导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软实力,更拓宽了知识和眼界。地球公民的素养和胸怀,将丰满他们的羽翼,带他们在未来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