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每个人都是特约记者,
每个人都是电视台。
魔都某小学家委会竞选事件持续发酵,各种图片 霸占了朋友圈。(不怀好意的私下暗想:不会是PS的图吧,疑似微商收款。)
部分帝都家长表示惊诧,多数美高家长 笑而不语。
名词解释:家委会在汉语语境里有两个含义。
一个含义是社区家属委员的简称,多见于八九十年代创建的小区,一般是某个工作单位或行业性的小区。为了便于上传下达,家委会作为居委会的补充形式出现,所谓支部建在连上。(历史的细究起来,也许是伍长、保长的传承呢)
另外一个含义是学校家长委员会,这个似乎是舶来品。美国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有 Parents Association。
从孔子办学起,本土的私塾没有家长委员会。师道尊严,岂容他人评论。
也许新式学堂的普及,1949年之前大陆的学校有家委会,也许公私合营(难道是目前倡导的混合所有制的出处吗?)时期有。没看到文学作品的记录,没查地方志(大学院校调整多次,小学更是撤并频繁,历史传承的查找很难)。文化革命时期的三结合学校领导中应该也没有家委会的设置。
我上小学、中学时,家长很少参与学校活动,除了运动会时帮助借彩旗、准备白衬衣蓝裤子。
国家教育部2010年7月2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其中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第四十一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六、七句原文: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但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不少学校成立家委会,主要的意图不是让学校的管理更民主、更科学,而是将家委会作为摆设,或者将其作为工具,用以贯彻学校的意图。
在当下 “以家委会的名义”,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的尚方宝剑和万能盾牌。比如,以家委会的名义组织大面积补课,以家委会的名义违规收取订报费和活动费等。“以补课为例,学校明知由自己组织大面积补课是违反相关政策条文的,但转而以家委会的名义来举办,则多少能掩人耳目。”
善意地推测,魔都小学家委会竞选者不会是为了组织课外补课,都是为了有机会为班级做贡献。
下面让我们看看美国高中、美国大学的家长委员会在做什么吧。
以我女儿2011-2015就读的美国私立寄宿高中为例,管中窥豹。
学校网站上有 Parents 家长 一栏,和 Academics 学术、Athletics 运动、Alumni 校友、Admission 招生、Campus Life 校园生活、Giving 捐赠 等并列。
美高家长最关心的 College Counselling 高中升学 / 大学录取 一般在 Academics 学术 栏目下,和 Course 课程设置、Faculty 教师 等并列。
家委会Parents Association 栏目下有 家长新闻、家长会发言录音录像、志愿者招募 等。
志愿者承担的职责有:
greeting prospective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Admission Parlor
helping raise funds for the School through the Annual Fund
providing your experience as a professional during Career Day
hosting a St. Mark’s event in your area
bringing (or sending) baked goods and/or gifts to our Faculty and Staff Appreciation Day
boosting our athletic teams by providing cheers, snacks, or photographs
being a host family to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far from home and family
driving students to and from off-campus health care appointments
supporting one of several campus events that help drive St. Mark’s spirit
在招生办的会客厅欢迎来访的潜在学生和家庭,
帮助学校募集年度捐款
作为职场人士在 Career Day 职业探索日 分享自己的经验
在自己所在区域承办学校活动
在教职员工感谢日送来或带来烘焙的食品或小礼物
支持学校运动队,包括欢呼、送小食品、拍照
留宿为远离家人的国际学生,提供 周末或假期 的 host family
为学生去预约看医生提供驾驶服务
支持帮助能够弘扬圣马克精神的校园活动
有些美国高中的家长在北京、上海、香港 为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举办Reception招待会,接待来访的学校师生。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募集资金,有的在校内捐赠教室、实验室。
有家长告诉我,她去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旁边一个白发的年长男子和她搭讪。 老人说自己来参加自己孙子的家长会,他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最近几年他每年都来参加家长会,(美高有 Parents Weekend, 还有 GrandParents Day),每次来就捐200万美元。我女儿在美高读书时,学校曾发邮件说收到的一笔来自Adobe联合创始人的大额捐赠。潘石屹送孩子去美高不知道具体捐赠情况,但潘石屹给耶鲁、哈佛捐款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早期还有所谓的家长面试,美高在校生的家长为学校面试潜在学生。
学校每周给全体家长发送的一份邮件,通报一周学校各种情况。
目前很多美高的负责国际学生事务的老师、校友办的老师也都有了微 信,可以方便地与中国家长沟通学生情况。
中国家长能抽出时间,多参加美国中学的活动,平时去不了,Family Weekend最好能去,多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孩子在进步、在提高,家长也别停留在以前的观念上,得与时俱进,与子女俱进。
除了在学校会议室的正式的家长会,还可以参加非正式的家长聚会。
比如 Potluck,通常是在家委会成员家,家长们按照字母顺序约定分别带冷菜、热菜、点心、水果、饮料等。中国家长可以深入了解美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想法,看看美国家长对大学的认识,特别是排名,呵呵。
在Pomona College大学的官网,和 Academics 学术、Admission & Aid 并列的是 Alumni & Families 校友和家庭。
具体栏目有 Visiting Claremont 校园参观、New Parents Essentials 新家长指南、Family Orientation 、Summer Welcome Parties 暑假欢迎派对、Family Weekend 、Events 等等。
除了捐款,美国大学更希望学生家长能为学校提供各方面职业讲座和实习资源。
我女儿曾去 Pomona 提供的一个机构实习。她去了第一天就是解剖人类大脑,把她吓坏了。但同去的另外一位女生很兴奋,看来那女生坚定了走学医的道路。那机构之前从来没接待过大二学生去实习,这次之所以对 Pomona 开放,就是因为机构负责人的孩子上了Pomona,所以对Pomona开放了本科生实习。
孩子上大学后,家长如何继续支持,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很多家长加了很多职业群,实习群,内推群,试图帮助孩子打前站,这个出发点很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和孩子沟通思想,沟通工作方法,指导孩子去利用学校资源,寻求校外资源,授之以渔。
孩子今后工作、实习 或已经遇到的类似问题了,我们如何指导?
比如领导要求把报告文字 从 “我们根据XX指示,决定@#¥%” 改为 “根据OO指示,我们决定%¥#@”。
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你建议孩子 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回复?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问,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