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终极攻略:开题答辩与结题答辩指南
答辩是广大同学迈向毕业的最后一道门槛。从流程上讲,答辩往往分为两大部分: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对于很多人来说,本科毕业答辩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答辩,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往往变得虎头蛇尾,画虎不成反像 HelloKitty 更是答辩现场的常态。
轻松化的应对困难总是没错的,正如鲁迅先生又云「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那么,本科答辩到底「辩」的什么?我们如何顺利的度过本科答辩?咱们这次就来唠唠答辩那些事。
两个黄金标准助你答辩顺利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的方法论,归根结底,本科答辩只需抓住两个核心问题:
开题要打有准备的仗,要展现出你对科研的态度或你对科研的理解。态度不端正、不重视,或对领域问题「一问三不知」是开题大忌。
老师接受你的不完美,毕竟开题属于真正做一件事之前的调研和汇报,很多问题回答不上也是情理之中,这些老师都会理解。但你要做的是,当老师们听完你的开题答辩之后,让他们觉得你的调研内容丰富有理有据。通过答辩,你要让老师们感觉你是圈子内的人而不是外行,让他们觉得你有能力完成你开题答辩时所提出的设想。
结题答辩能否顺利的关键在于工作量。本科生能否毕业,仅有的衡量标准就是工作量。网上五花八门的结题答辩攻略往往会对各位同学产生误导,相信我,展现你的工作量才是最终捷径。
什么?科研成果不重要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各位,对于本科答辩来说,不重要!因为,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发表重量级科研成果不是在本科(当然,有科研成果更好),与你同期答辩的同学绝大部分不具备科研成果,这时,工作量就是衡量大部分本科同学能力的硬性准核。
除此之外,工作量也间接等于你的态度,没有老师会在结题答辩时轻易放过一个工作量少的同学,就好像没有人喜欢态度不端正的人一样。在结题答辩中,你要体现并突出你为了顺利结题所做的工作,以及你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
那么,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到底要「辩」什么呢?
开题答辩的准备
一个好的开题答辩需要达成以下两个基本的「新手成就」:
· 为你的研究建立一个背景,并证明这个背景的必要性;
· 表明你的研究将满足这个背景,并在这个背景下提炼出你要研究的科学问题,以及你将采用的解决方法。
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的研究课题是「坐过山车能否加速排出肾结石」,那么你的开题应该怎么去答辩呢?
首先,应开宗明义,介绍研究背景并提炼出你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如:
肾结石是当代的高发疾病,尤其对于现代人来说,久坐少饮水、缺乏运动、暴饮暴食、过量饮茶和咖啡等习惯更是容易产生肾结石。
想象一下此时答辩老师听你报告的心情,这些老师一坐一天,端着茶水品着咖啡吃着瓜子,不仅要忍受答辩产生的耳膜暴击,还要担忧随之而来的肾结石风险的提高,哪个不会心里一慌,迫不及待的想听你的解决方法?
如此来「辩」,如何治疗肾结石确实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你的开题答辩不仅介绍了研究背景,更提炼出了科学问题,不仅站住了脚,更赢得了开门红。
随后,应介绍你的研究构想,如你将以何种研究思路和手段去改善甚至解决这一问题。这时,有的同学就会提出疑问,我只是开题,还没有深入研究这个领域,我该怎么提出研究思路和手段呢?此处就凸显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所涉及的实验方案就是你的灵感源泉,除此之外,国内外研究现状还是你所研究科学问题的证据支撑。试想,你说你所研究的科学问题非常重要,可是国内外却没有类似的研究,也没有任何相关文献发表,那么大家自然就会对你所提炼出的课题产生怀疑。同时,国内外研究现状也会给答辩老师提供参考,供其依据其他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来评议你的,如:
国内外肾结石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严重的可以采用现代医疗手段如超声碎石、输尿管弹道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进行治疗,不严重的可以采用跳绳、跑步等手段自行促进排石。
此次答辩你提出的治疗思路为过山车碎石,那是因为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你发现过山车具有强大惯性,有利于产生促排效应,原理和跳绳治疗手段类似。如此来看,评委老师就会觉得你的研究思路合情合理,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中使人信服。
最后,应介绍你的进度安排、经费要求等。经费要求应合情合理,进度安排应紧凑有致,具体方法因学科不同而适度调整即可。
结题答辩的准备
结题答辩最重要的是要展现你的工作量。如何让简单的工作变得工作量满满?维度扩展很重要!
一方面,可以适当的扩充非原创部分。对于本科同学来说,针对前人的工作总结、资料汇总、理论介绍等,可以作为展现工作量的手段(当然,对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同学,创新性才是展现工作量的合理方式);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原创部分,不要一根筋的只局限于一方面进行无限制、冗余的写作,应该扩展成多维度,从低到高分层撰写。
对于课题「坐过山车能否加速排出肾结石」,答辩的核心当然是回答「能排出结石」还是「不能排出结石」,但是答辩不要仅仅给各位老师一个答案,「能」还是「不能」对于本科答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都做了哪些工作——这就是工作量,而维度又如何拓展呢?你可以试着进行「头脑风暴」,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答辩:
· 为什么选择过山车而不是摩托车作为实验对象?(逻辑框架设计部分的维度扩展)
· 选择何地何种过山车最为合理?需要考虑什么因素?经费、加速度或轨道弧度?(调查设计与分析部分的维度扩展)
· 过山车不同位置对排出结石的影响相同吗?前排和后排的影响一样吗?(模型推导与假设部分的维度扩展)
· 最后数据如何采集的?进行了多少组实验?是否有对照结果?(数据分析与应用部分的维度扩展)
那些有关答辩的误解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论文答辩只是一种形式。由于各位同学的经验不足,导致对答辩这种形式存在误解。同学们的误解往往集中在以下两点:
误解一:如果你不能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你的论文就不能通过审核。
如果你已经进行了研究并写完了论文,那么你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你所在领域的专家,但是,成为专家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知道所有的答案。科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无论你的专业水平如何,总有更多的未知要学习。评委老师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你的论文答辩只是一次展示你已经学会如何独立研究的机会。如果你被问到一个你不确定的问题,大方承认,事实上这就已经很好了,更好的做法是试着解释你将如何去找到答案,切记不要试图编造答案,评委老师一定会看穿。
误解二:答辩老师刻意的想抓住你的错误。
答辩老师不是「坏人」,他们希望学生顺利毕业,所以,你的答辩老师们其实是站在你这边的。但是,答辩事关你们的研究、你们的教育和你们的未来,你的答辩老师会对你提出质疑,并要求你遵守严格的标准,这很正常。当你确定论文主题并进行研究时,有一个严格的答辩委员会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但最终,你的老师们希望你完成论文并获得学位,你的成功会对他们以及他们所在的院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不能毕业也将直接影响来年的绩效、考核甚至招生指标。
所以不要担心他们会挑出你的错误,或者用一些刁钻的问题来为难你。他们不是为了这个而来的,他们知道你为你的学位付出了多少,他们不会,也没有必要在最后一刻「坑」你。
总之,答辩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试着放松,要有自信,就会顺利的渡过这道门槛。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