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榜结束,美本早申请之战也落下了帷幕。紧追申请节奏,我们不妨先透过早申请案例分析一下美国高端录取的三个趋势。
趋势一:除了学术成就,展现你的学术热情
美国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傲视全球,丰富的学术资源使得名校们“自负”可以教好任何达到入学门槛学术标准的学生,只要他们足够主动和独立。相对于拥有着傲人分数和与前辈“雷同”的奖项,在论述自己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时只能说出喜欢,学得好,相关奖项多的传统“学霸”们。独立思考,多样性背景,主动的学生一直是美国名校更为欣赏的。
趋势二:面试在录取考量中比重加大,契合度最重要
美本TOP30私立综合大学基本都面试,今年文理学院也积极加入了面试大军。
面试过程中,校方可以综合了解申请者的学校,所申专业及“包装”过的材料等方面的真实匹配度,以辅助决策。今年的宾大“超级星期六”集中面试中,面试官甚至问了申请者这样一个问题:“有找机构帮你包装文书么?”由此可见,学校看重的正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包装后的完美形象。
Q:那么,如何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呢?
A:除了优秀的口语能力(托福口语24+已成标配),对学校特色,课外活动的反思及对未来所学专业和自己的优劣势的了解都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计算机第一的工科强校,是很多理工生的梦校。然而除了浓厚的hackthon氛围,卡梅还是一所艺术强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文化圈子,看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
对于很多不善言辞的中国理工科学生来说,希冀通过几个项目就让校方从你“做”的,而不是你“表达”的方面看到你的实力,对不起,这样的学生至少从今年看,即使是诸如卡梅的理工院校也并不买账,反而是那些即会玩又会写代码的“非典型理工生”会被格外关注。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谨记:综合全面的发展才是获取top30名校青睐的关键因素。
趋势三:非一线城市高端学生增多,对一线学生公校录取形成冲击
北上广深等一线,准一线的学生一向是其他地域学校学生羡慕的对象。一 流的教育资源、国际化氛围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一线城市的学生无论在分数还是软实力上都有先天的优势。然而,这一格局也正在被非一线城市国际化教育的崛起渐渐打破。
今年的早申请季中:
■ 大量的优秀学生被传统保底公校伊利诺伊香槟和威斯康辛defer;
■ 在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上,二三线申请者能以低30-50分的成绩获得录取;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每年2月会放榜5%的荣誉录取,今年录取基本全部为非一线城市的优秀学生,北上惨淡…
从以上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申请者以大公校作为保底的策略需要调整,可替代的方案之一是通过提升软实力,合理设计申请策略,选择和自身特点匹配的私校来弥补公校录取份额调整造成的损失,获得更理想的录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