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美国大学招生揭晓之际,不少学生均有所感慨:为何录取者多为美国高中毕业生?
今年哈佛大学提前招生公布结果,我国大陆高中毕业生未获一例录取,仅有来自美国高中的中国学生获得录取。固然,仅依据本年度的招生数据尚不足以揭示全貌,但结合背景下美国高中毕业生人数锐减的情况,历年录取数据同样表明,美国高中毕业生在名校录取方面相较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普高学生在竞争中相对劣势呢?
各项活动中,美国高中学生参与辩论活动的比例为22.4%,戏剧表演为19.3%,模拟联合国为18.4%,文化俱乐部为17.4%,政治时事俱乐部为15.6%,学术全能竞赛为14.9%,模拟法庭为8%,其他有非数学与科学的学术俱乐部经历的学生占比为28.3%。
在课外活动方面,美国高中下午2:30以后便进入了课外活动时间。相较于美国学生参与的丰富课外活动,我国高考体系下的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准备和挖掘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学生课外活动经历过于包装,导致美国大学招生官有时会质疑其真实性。
美国拥有全球优质的教材和丰富的课程安排。美国高中教育方式与我国不同,采用选课制。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同学可能修读完全不同的课程。只要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美国高中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课,自主且灵活。
然而,对于我国学生而言,SAT和TOEFL考试成绩仍是最需关注的两项指标。许多学生认为,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课外活动,不如扎实提高这两项考试成绩更为有效。
在录取过程中,美国大学招生官更期望看到申请人参加众多课外竞赛,并获得从区域到的荣誉。这样的经历能够凸显申请人在课程以外的学术兴趣和才华。绝大多数美国名校录取的中国学生都有参加高级别竞赛并获奖的背景。高选拔性、的竞赛活动成为申请者争夺名校资格的关键。
在美国高中,学生在校内、地方、联盟、半州或全州、地区性、全国性各项竞赛中的经历或获得的奖项容易获得大学招生官的认可。这是因为大学招生办对美国各项活动的含金量有清晰了解,从而在审核过程中给予申请者更多青睐。
然而,在我国,竞赛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参加国内竞赛,招生官也可能无法充分了解相关背景。这使得国内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面临一定的劣势。
美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会参考申请人所在高中的介绍,即School Profile。这份文件包含了高中历史、课程体系、荣誉等信息。我国部分学校如南外有官方的School Profile,但许多学校没有,多数情况下需学生自行撰写并加盖教务处公章。不同学生撰写的学校信息各不相同,容易给招生官带来困惑和误解。
与美国高中学生相比,我国普通高中生申请美国优质大学的面试机会较少。近年来,MIT的校友面试名单中几乎没有中国大陆学生。因此,通过面试与招生官“套近乎”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学业方面,美国大学的录取重点在于AP和GPA。我国普通高中生基本无法修读AP或IB课程,但美国高中会开设此类课程。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Bill Fitzsimmons表示,学生选修的AP课程和AP考试成绩是预测其在哈佛成功的重要指标。
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需先通过荣誉课程,而欲进入荣誉课程的学生则需先通过普通课程。因此,能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本身就是优秀学生的体现,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AP课程难度较大,大学能从中判断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虽然GPA在美国大学录取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招生官仍对我国普通高中的GPA表示怀疑。相比之下,美国高中的GPA更具可信度。
总之,美国大学录取不仅关注成绩,还看重文书、活动背景、荣誉奖项等软实力。无论是美国高中还是我国普通高中,关键在于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早做规划和准备,才能增加进入优质大学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