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大部分美国学校在递交申请的时候都会有一道Why Major的题目,这道题目着实让中国欲赴美的准留学生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年年不变的忠贞不渝,恨得是每每提笔竟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如何才能在12年级拥有足够的强而有力的素材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Major
对于高中学生,尤其是国内普通高中学生,对于专业的概念是笼统的,而到面临申请美国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不知如何做决定,或者如何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结合。
如果选择一个专业,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所选择的的专业是什么,这个结果导向便是学生需要在10年级到11年级搜索几个不同专业的信息,尝试不同行业的活动,了解各个行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在提升标化考试成绩的同时,涉足不同领域,以实践的方式开启探索之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所在。
其次,重头戏Why Major来了
在尝试不同领域后,学生会有一个可比性,也会发现自己对哪个行业更加了解和感兴趣。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设置。
在自己过往的活动背景中,找到与本专业相同的活动经历以及荣获得相关奖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可以提及在某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
如果获得奖项,自然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没有获得奖项,并不等于低人一等,可以胜在细节。
所以在10年级和11年级做背景活动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细节,而非蜻蜓点水仅为了Common Application上面一个活动经历。
当然此部分经历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等综合因素进行规划,比如喜欢做研究的学生可以进行资料调查和信息整合,添加自己的想法发表文章;
倾向与人交流的学生可以考虑落地活动,岗位实习,社团经历或者实验室助理等经验,将自己的发光点展示给学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职业目标,美国大学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是将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专业人才,
而非仅仅以获得最终毕业文凭为终点的毕业生。所以在阐述自己的职业目标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自己长期的活动奖项背景积累,讲述自己对专业的热衷于持续性,面对挑战的心理,至本段经历对自己的成长感悟,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那么,最后一步便是 Why you
在这里大部分学生做的是,点击百度,复制粘贴一些评论,这种做法实为下下策。
招生官最不想听到的便是网络上大家都可以找到的信息,
比如:专业排名靠前,实验室设备先进等,这些信息招生官知道的要比网络信息多,不需要学生写在文书里。
放眼近几年的真实案例,不难发现Top50录取的学生大比例的参加过本校的夏校。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碰巧了。我们不排除概率问题,但是起码在文书方面,
这些学生有夏校的经验,便可以描述自己参加夏校的经历以及在此过程中自己对专业的扫盲和成就感悟。
此类细节和真实经历可以帮助招生官更加了解学生,将自己的优点与学校的风格匹配,说服招生官自己就是茫茫人海中你要找的那个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10年级和11年级搭建自己的学术背景是申请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的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
标化成绩固然重要,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在相同的标化成绩下,利用自身背景帮助我们抓住招生官的眼球。
如果在这两年中,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文书便可大放光彩。
如果未获得突出成绩,则注重描写经历,使招生官可以还原场景,了解学生的持续性活动过程以及对专业的热衷。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