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个独特的习惯:
在情人节这一天由女性向男性赠送巧克力
。而且巧克力还有很多名称,用于赠送给不同的人。这些名字都代表什么含义呢?
本命(ほんみょう)チョコ /本チョコ
本命巧克力用于赠送正在交往的对象。如果是单方面的好感,也可以当作表白的标志。
“巧克力=爱的表白”这一思想大约是在1970年代后期形成的。表白是中小学、高中生最擅长的领域,直到今天还能看到通过本命巧克力传递感情的场景。
義理(ぎり)チョコ/世話(せわ)チョコ/社交(しゃこう)チョコ
送给平日关照自己的人、朋友、同事或者客户的巧克力。包含感谢之情,意在加深交流,增进感情。
自小在“巧克力=情人节”的氛围熏陶下长大的一代人,在进入职场之后,巧克力不再单一代表“爱情”,而是被赋予了更宽泛的意义,于是“義理チョコ”便应运而生了。虽然收到“義理チョコ”没有心跳的感觉,但作为一种社交手段,有助于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所以也被叫做“世話チョコ/社交チョコ”(注:世話:关照)。
家族チョコ/ファミチョコ
赠送家人(丈夫、孩子、父亲等)的巧克力。也可以买一些平常难得一吃的东西,或者亲手制作的巧克力等全家享用。
已经习惯了过情人节的这一代在有了家庭之后,必然会将爱转移到家庭,而这种天然带有季节感、仪式感的节日就更加不能错过。和心爱的丈夫、孩子共同品尝甜蜜,家庭氛围感十足,给家人“家族チョコ”变成了很多妈妈们过圣诞节的方式之一。
友(とも)チョコ
送给女性朋友的巧克力,作为友情的见证。如果有喜欢甜食的女性朋友则再合适不过。
在情人节走入大众之后,继“本命チョコ”、“義理チョコ”之后又出现了女性朋友之间赠送的“友チョコ”。通过女生之间的巧克力交换,女性的羁绊(きずな)也更加深厚。
ご褒美(ほうび)チョコ/自分(じぶん)チョコ/マイチョコ
把心仪已久的巧克力奖赏给自己,贵一点也无妨。作为对自己辛劳一年的奖励,很多人在“ご褒美(ほうび)チョコ”上都不吝啬,这也使各大巧克力品牌纷纷把情人节作为高价巧克力的推广黄金季。确实,让别人幸福的前提不就是先让自己幸福吗?
为什么在日本情人节巧克力是由女性送给男性呢?这还要从情人节在日本发展历史说起。
1936年
首先由神户一家蛋糕店打出了情人节广告。这时候的情人节广告还是面向男女双方做宣传的。之后各大商场也做了情人节相关宣传,但还没有在民众当中推广开来。
1958年
商家的设想是,相比男性,女性是商场的主要顾客,而且当时的日本受到美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影响,流行由女性掌握恋爱主动权。可以说是开启时代新篇章的创意方案。
1970年代
日本巧克力协会将2月14日定为“巧克力日”,流通业也纷纷加入这场“商业大战”。不久,进入70年代后,过情人节逐渐成为如今天这样的日常习惯之一。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
在线咨询
专业老师 ,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答疑中心
留言 ,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
,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