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东亚的生活模式如同地狱,从高考、996工作制、失业风险到延迟退休,这一系列挑战伴随着人们从小到老。然而,在日本,有一群被称为“宽松世代(ゆとり世代)”的年轻人,他们生于1987年至2003年之间,幸运地避开了高压的教育竞争,提前二十年体验了“双减”政策的滋味。
“宽松世代”这一名称源自2002年至2010年实施的“宽松教育(ゆとり教育)”政策。这一教育理念最早可追溯至1977年,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激增,从而推动了教育体系的变革——学校课程内容不断扩充,补习班和私塾遍地开花,填鸭式教育成为常态。
到了60年代,日本社会普遍认同了“学历至上主义”,学校和家长都鼓励学生追求名校,导致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校园霸凌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日本政府在1972年至2002年间三次推行“宽松教育”政策,总共削减了约100个学时的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
例如,教科书中不再包含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点后两位的计算,圆周率也被简化为3。地理课不再要求记忆都道府县的名称和位置,历史课也不必了解绳纹时代,这相当于在中国,文科生无需背诵省份名称,也不必学习夏商周的历史。
然而,轻松教育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多项调查揭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显著下降,东京大学的录取率更是降至历史最低点。因此,在宽松教育时期,为了进入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学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补习私塾,这一时期贫富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尤为突出。
宽松教育带来的更深层次问题是对个性的影响。在日本这样一个跳槽文化并不普遍的国家,2010年入职的宽松世代中,近三分之一在2013年选择离职。
公司对他们的评价普遍不高,认为他们自由散漫,缺乏传统日本人的守规矩、懂礼貌、勤奋工作的品质。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未能将“努力”和“忍耐”等价值观内化,对工作和生活都只满足于一般水平,将“自我满足”视为一种个性来标榜。
但这并非宽松世代的过错。“是大人们自作主张决定的”“擅自把圆周率简化为3还觉得我们是傻瓜,真是令人讨厌”——这些来自宽松世代的声音,或许以戏谑的方式揭示了教育改革的部分真相。
强化教育!
因此,自2008年起,“去宽松教育”的趋势逐渐抬头,之前删减的课时又重新恢复。到了2016年的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调查(TIMSS)中,日本的小学和中学在四门主要课程上均取得了历史高分,这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去宽松教育”的信心。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强化教育”的声明,标志着与“宽松教育”时代的告别,不再将“宽松教育”与“填鸭式教育”视为对立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怎么样,有没有了解更多呢?如果你在日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瓶颈,或者在日本留学申请上有疑问,欢迎来武汉新东方第二外语,我们的老师会给你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