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学习日语至N3级别的同学们而言,或许会对“確(たし)か”这个词有所印象。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点定是由于该词具备两个截然相反的含义。
01
表示“确实”“确定”“确凿”。比如:
・それは確かだ。(那是确定的。)
・確かな証拠がある。(有确凿的证据。)
・確かにしました。(确实做了。)
・確かに面白い。(确实有趣。)
02
表示“大概”“也许”“估计差不多”。比如:
・確か昨日だったと思う。
(我觉得好像是昨天吧。)
・確か5000円ぐらいかかったかな。
(大概花了五千日元左右吧。)
・本人は言っていないけど、確か日本人のはずだ。
(他本人虽然没说,但估计是日本人。)
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会细致入微地为学生归纳规则如下:
一、当“確か”作为な形容词(即二类形容词)及其衍生形态“確かな”、“確かに”与“確かさ”时,其含义为“确实”。
二、当“確か”单独作为副词使用时,则表达“似乎”之意。(请注意,此处的“单独作为副词”是指不与其他词形构成组合的情况,因前文所提及的“確かに”虽也作为副词使用,但在此语境中需加以区分。)
尽管此方法有效地解答了“如何运用”及“何时使用何种形式”的疑问,然而,它并未触及学生的核心疑虑:为何同一个词汇,在作为形容词使用时,其含义已经通过事实验证,表示“确实”、“确凿”;而在作为副词独立存在时,却转而表示主观推测和不确定性,即“也许”、“大概”之意呢?
在日语中,除了“確か”之外,还存在诸多看似蕴含相反含义的词汇,如广为人知的“いい”以及较为鲜为人知的“見切れる”等。这些词汇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内涵与用途,其成因亦各具特色。本次,我们将重点探讨“確か”这一词汇。
已知“確か”作为な形容词,在作为副词使用时,其用法有所区别。当表达“确定”或“确实”的本意时,通常使用“確かに”;而当表达“不太确定”或“估计”的含义时,则使用“確か”。这些微妙的差别使得“確か”在日语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达层次。
若仅从单个词汇出发,似乎难以发现明显的规律,因为所给的信息极为有限。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的情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同属な形容词范畴的“まさ”(汉字形式为“正”,通常使用假名书写)。其本意是指“正确”或“确实”。当作为副词使用时,便转变为“まさに”。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个副词形式“まさか”,它则用于表达“不确定”或“难道说”的含义。
・まさに予言通りだった。
(正如预言所说。)
・今まさに英語を勉強している最中です。
(我正在学习英语。)
・まさかそうなると思わなかった。
(没想到居然会变成这样。)
・まさか明日雨が降ることはないだろう。
(明天不会下雨的吧?)
通过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该词的变化脉络,具体如下:
当な形容词作为副词使用时:
* な形容词+に,表示直接以该词原本的含义作为副词;
* な形容词+か,则在该词基础上增添了一层“怀疑”或“疑问”的情感色彩,进而作为副词使用。(毕竟,か本身即具备表达疑问的功能。)
此外,此规则同样适用于众多其他的な形容词(甚至名词),并广泛参与到各种语法结构中,例如“~かどうか”“~かもしれない”“~かのように”等。(毕竟,か本身即具备表达疑问的功能。)
因此,我们再次聚焦“確か”这一词汇。在作为副词使用时,其原始形态为“確かに”,用以表达“确实”或“的确”之意,与词汇的基本含义相吻合。
然而,若要赋予该词一层疑问的色彩,表达“是否确实”、“似乎确实”或“大概”等含义时,则需在其后附加“か”。若将此用法下的表达补全,其形式大致如下:
・*確かか(もしれないが、)昨日だったと思う。
(可能是正确的吧,我觉得是昨天。)
・*確かか(どうかわからないが、)5000円ぐらいかかったかな。
(是否准确不知道,花了五千日元左右。)
鉴于该词末尾即为“か”,随后又直接跟随一个“か”,两者连续发音确实较为困难,且后一个“か”在未完整表述后续结构时,其发音相对较轻。
因此,在“確かか”单独作为副词使用,且其后未伴随其他语法结构粘连的情况下,这两个“か”倾向于合并为一个音节(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它们合并为一个音节,而非最后一个“か”脱落)。
综上所述,由于“確か”一词在日语中既可用于表示“确定”之意,亦可表达“不确定”之概念,因此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含义。
究其根源,这一现象的成因在于:“確か”一词原本用于表达“疑问”或“不确定”的语境,需在其后添加“か”字以符合语法规范;然而,由于该词自身词尾已然包含“か”的发音,因而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后续添加的“か”与词尾原有的“か”逐渐融合,进而形成了现今所见的表达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具备此类特性的词汇在日语中并不多见。多数词汇作为副词使用时,其意义明确且直接,如“多”即表示多,“少”即表示少,“大”即表示大,“小”即表示小,无需额外添加“否定”或“不确定”的含义。因此,此类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词汇实属罕见。
在此,我们期望广大日语学习者在接触此类词汇时,能够深入探究其背后的语言规律,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归纳,形成自己独特的日语语法理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