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开始学习日语的同学们来说,可能已经发现了日语中同一个汉字存在截然不同的读音。例如,“山”这个汉字,在“富士山”这一词汇中,其读音为“さん”,然而,在“山に登る”(爬山)这一短语中,其读音却转变为“やま”。这一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扰,为何日语中的读音会显得如此“双重标准”?
实际上,这主要源于日语中的两套不同的读音体系:音读和训读。
音读 音読み/おんよみ
音读是源自汉语读音的演变结果,它忠实地保留了汉字最初传入日本时的发音特点。
在日语中,同一个汉字可能存在多种音读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如南北朝、隋唐、宋等)传入日本时,日语吸收并保留了当时汉字的发音特点。
一般而言,日语中的中文词汇,特别是那些由两个汉字构成的名词,通常采用音读方式发音。
例如,“先生”读作“せんせい”,“医者”读作“いしゃ”,“恋爱”读作“れんあい”,这些词汇均体现了音读在日语中的应用。
训读 训読み/くんよみ
训读,乃日本民族自行创造之读音方式。即便汉字未曾传入日本,其国民对于周遭事物亦有其固有之称呼,此即训读之本义。训读之法,仅借汉字之形与义,而不采用汉语之音。此乃因训读乃依据日本固有之语言进行诵读,其所表达者多属日本独具特色之词汇。
以实例言之,如“幸せ”(しあわせ)、“恋”(こい)、“人”(ひと)等词汇,均展现了训读之独特魅力。需留意者,日语中之多音现象较汉语更为复杂,故初学者在日语学习之初阶段,当加倍留意此点,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