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语中的片假名主要用以记载外来语、模拟声响之词、动植物学名等范畴。对于众多学习者而言,外来语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知识点,即便是日本本土的民众在日常交流中,也常因此感到困惑。(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年轻人过度使用外来语的现象亦屡遭争议。)
在深入学习外来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部分外来语的发音与英语颇为相似,但日语中的外来语来源并非仅限于英语。
本文将和大家一同探讨日语中的外来语现象,以增进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01外来语是什么?
外来语是指在日本的国语中使用的来源于外国语言的词汇。
在日语中,汉语词汇的占比颇为显著,这些词汇多数源自古代中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日语体系。若按照外来语的传统定义来看,汉语词汇无疑也应归类为外来语的一种。然而,从语言习惯与惯例的角度出发,汉语词汇通常并不被视作外来语的一部分。
因此狭义上的外来语指的是来源于欧美国家语言的词汇,其中大部分是来源于英美语系的词汇。
日语中的外来语,绝大多数源于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语言,其中尤以英语为主,占比高达80%。
对于较早引入的外来语,部分词汇已深度融入日语体系之中,几乎丧失了其外来语的特性。这类词汇在历史长河中,多采用平假名或汉字书写形式,而时至今日则普遍采用平假名书写。相比之下,现代所见的外来语则统一采用片假名进行书写。
#02如何用日语发音表示外来语?
日语作为一种音节文字,与英语、法语等拼音文字存在显著差异。在将外语原文音译为日语外来语时,依据日语特有的语音规则进行了相应的加工处理,因此在发音层面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那么,在运用片假名来标识这些外语发音时,通常遵循哪些规律呢?
1 长音表示方法
外来语的长音原则上是用长音符号“—”来书写。例如:オーバーコート(overcoat)。但也有不写长音符号而添写元音的习惯,例如:ミイラ(mirra),バレエ(ballet)等。
2 促音表示方法
按照日语传统的表示法,促音的后面只能出现「かさたぱ」四行。但是,为了较贴近外国的发音,在外来语中打破了这个规定,促音后面的假名也比较自由了。如:ベッド(bed), ヘッド(head)等。
3 多使用小写的“アイウエオ”来表示
• 在[f]的后面。
由于f的发音表示为フ,所以[fa、fi、fe、fo]的发音分别用「ファ」「フィ」「フェ」「フォ」表示。如:ファミリー(family),フィッシュ(fish),フェリー(ferry),フォーク(fork)。
• 在[d、t]的后面。
由于[d]的发音表示为デ,[t]的发音表示为テ,所以[dea、di、tea、ti]等分别写成「ディ」和「ティ」。如:ディアー(dear),ディズニーランド(Disneyland),ティッシュペーパー(tissue paper),ティールーム(tea-room)。
• [d、t]的后面当出现u时,表示为「デュ」「テュ」。如:テュズーデー(Tuesday)。
PS:由于外来语的表示法没有完全统一,所以「ディ」「ティ」经常用「デ」「テ」替代,有时还用「ぢ、じ」「ち」替代。
• [cha、che]的读音表示法为「チェ」。如:チェンジ(change),チェックイン(check in)。
4 如何表示[v]的发音。
在日语的发音中没有[v]这个音,所以一般情况下,凡是有[v]的单词,其读音都用[b]代替。如:ビタミン(vitamin),バイオリン(violin)。
但有一种写法为了区别[b、v],引进了「う」的浊音「ヴ」来表示[v]。而日语的罗马字表示法以[vu]表示。如:ヴイラ(villa),ヴィルス(virus)。
#03外来语本土化
随着外来语在日本社会的日益普及与发展,日本民众亦依据自身的使用习惯与需求,对这些外来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
1.将比较长的外来语缩减到只留下前面部分,方便日常使用。比如:
• プロ
プロダクション(production 电影公司)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professional 职业的)
• ビル:ビルディング(building 大楼)
2. 把两个单词合并在一起再简化,变成简单方便的词汇。比如:
• パソコン
パーソナール·コンピューター(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
• エアコン
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ー(air conditioner 空调)
3.与和语结合/或自制外来语。比如:
• カラオケ——卡拉OK
• 银行マン——银行职员(マン= man)
• バス停——公共汽车站(バス= bus)
4.改变外来语本身的意思
比如:“アルバイト”指学生兼职,而“アルバイト”本来是德语Arbeit,意思是作工。
#04除英语外,还有哪些国家的外来语?
1 法语
日语中从法语引入的词汇,主要聚焦于艺术、服饰、烹饪技艺、糕点制作以及哲学等诸多领域。
例如:
• アンティーク(antique):古董
• ズボン(jupon): 裤子,法语本义为女子长裙下所穿的较短裙子,相当于英语的petticoat。
• カフェ(café) :咖啡店
• レアリスム(réalisme):现实主义
• メトロ(métro):地铁
2 德语
日语中自德语引入的词汇,主要聚焦于医学与化学等相关领域。
例如:
• アレルギー(Allergie):过敏
• ワクチン(Vakzin):疫苗
• イデオロギー(Ideologie,希腊语idea和由希腊语logos派生的拉丁语logia):意识形态
• カテゴリ(Kategorie):类别/分类
3 荷兰语
160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与日本在长崎的平户地区正式开启贸易往来。至1640年,双方贸易地点迁移至出岛。在接下来的二百多年间,荷兰的学术、文化、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被统称为“兰学”,持续不断地传入日本。这一时期,荷兰成为了德川幕府锁国政策下,日本与欧洲之间唯一的交流桥梁。在此过程中,一定数量的荷兰语词汇逐渐被吸纳并融入日语之中。
例如:
• ヒステリー(hysterie):歇斯底里
• コップ(kop):杯子
• ドイツ(独逸)(Duits/Duitsland):德国
• シロップ(siroop):糖浆
4 葡萄牙语
日语中的葡萄牙语借词主要指的是在室町幕府和安土桃山时代,伴随着葡萄牙传教士传入日本的词汇。这些借词主要集中在基督教教义、科技技术以及日常用品等领域,反映了当时日本与葡萄牙文化交流的深入影响。
例如:
• ミイラ(mirra):木乃伊
• パン(pão):面包
• サボテン(sabão):仙人掌
• タバコ(tabaco):烟草
5 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为日语所借用的词汇主要涉及音乐领域的音阶名称与演奏记号等术语,同时还涵盖了一些与意大利美食相关的词汇。此外,日语还从意大利语中借用了部分汽车名称、建筑物名称、时装术语以及足球等相关词汇。这些借用词汇的引入,丰富了日语的词汇体系,为日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例如:
• インフルエンザ(influenza):流感
• オペラ(opera):歌剧
• パパラッチ(paparazzi):狗仔队
• マフィア(mafia):黑手党
6 俄语
日语中的俄语借词主要涵盖两大类。第一类为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由于两国间的交流频繁,所引入的与俄国文化紧密相关的词汇。第二类则为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进入日本的俄语词汇。
前一类词汇中,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后一类词汇则多数仅限于描述苏联/俄罗斯特有的组织和现象,作为专有名词使用。尽管如此,仍有少数词汇逐渐融入了一般用语之中。
例如:
• コミンテルン(Коминтерн ←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共产国际
• ウォッカ(водка) : 伏特加
• ペチカ(печка) :壁炉/烤箱
7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起源的词汇,多数是通过荷兰语、英语等其他语言途径,逐渐融入日语之中。例如,诸如“コーヒー”(咖啡)、“シロップ”(糖浆、果子露)、“アルコール”(酒精、乙醇)等词汇,均源自阿拉伯语。
在科学术语领域,同样存在大量阿拉伯语起源的词汇,尤其在化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为欧洲输送了大量的知识与词汇,对欧洲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下面这些星座名:
• アルタイル(النسر الطائر) :河鼓二(Altair / α Aquilae / α Aql / 天鹰α)
• アルデバラン(الدبران):毕宿五(Aldebaran / α Tau / α Tauri / 金牛α)
• アルゴル(رأس الغول):大陵五(Algol / β Per / β Persei / 英仙β)
• ヴェガ(النسر الواقع) :织女一(Vega / α Lyr / α Lyrae / 天琴α)
• デネブ(ذنب الدجاجة) :天津四(Deneb / α Cyg / α Cygni / 天鹅座α)
• フォーマルハウト(فم الحوت):北落师门(Fomalhaut / α PsA / 南鱼座α)
• ベテルギウス(بيت الجوزاء):参宿四(Betelgeuse / α Ori / α Orionis / 猎户座α)
9 西班牙语
多与西班牙舞蹈有关。
例如:
• プラザ(plaza):广场/市场
• カルデラ(caldera):破火山口
• カスタネット(castanet):响板(乐器)
• ポンチョ(poncho):南美人的披风式外套
• タンゴ(tango):探戈
• ルンバ(rumba):伦巴
• サルサ(salsa):萨尔萨
• フラメンコ(flamenco):弗拉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