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即情人节,如期而至。全球各地恋人皆以不同方式欢度此日,以此表达彼此深厚的爱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同地域均拥有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及传统。
在中国,情人节的庆祝形式丰富多彩,如七夕节、西方的Valentine's Day以及白色情人节等,均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
而在日本,大部分民众选择庆祝西方的情人节,日语中称之为「バレンタインデー」,其根源可追溯至英文的Valentine's Day。
值得一提的是,情人节赠送巧克力的习俗并非源自欧美,而是源自日本,这已成为日本情人节的一大特色。
1
日本情人节送巧克力的由来
在日本,情人节比起情侣之间的互动,更多是女生向心仪的男生表白。
与许多国家过情人节时男性为女性做浪漫的事不同,日本的情人节反而是日本女性的表白日,通常由女性将巧克力送给男性,收到巧克力越多的男性就表示他越有人气。
在这个习惯的背后,据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1936年,日本神户的莫罗佐夫(Morozoff Limited)甜点店,在日本国内英文杂志上登载了关于巧克力的广告,广告用“一年一次,女性可以倾诉爱情的一天”作为宣传标语,极力推荐女性将巧克力作为表白时送给男性的礼物。
这款巧克力造型和味道都很不错,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效果,却是第一次将情人节和巧克力联系在一起,也引导着日本女性以巧克力作为向男性表达爱意的单向礼物。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家甜点店的总公司在新宿发起了一项名为“情人节促销”的活动;森永公司也通过“爱TA就送TA巧克力吧”进行宣传公关;SONY的进口商店也做过巧克力卖场活动……
这些商业推广,既让巧克力与情人节的关系更密切,也初步奠定了日本女性在情人节送巧克力表达爱的情人节文化。
2
日本情人节巧克力的类型
发展到如今,日本情人节的巧克力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类型。
首先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義理チョコ(义理巧克力)”。义理巧克力一般由女性赠送给没有爱慕之意的普通男性,用以表达平日里的感谢之情。
并且因为日本把3月14日视为白色情人节,在那一天男性会向2月14日送巧克力的女性还礼,因此女性赠送义理巧克力也有期待白色情人节还礼的意味。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
但是最近对赠送义理巧克力感到厌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些人认为准备义理巧克力不仅麻烦还容易因为忘记而搞砸人际关系,因此不再延续这个习惯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日本社会中“废止义理巧克力”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公司内部甚至出台了情人节禁送义理巧克力的规定。
日本法规情报在几年前曾对“职场中把情人节禁止互赠礼物作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开展专项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赞成者接近7成。
而在上文中提到的女性送给心仪男性的巧克力则被称为“本命チョコ(本命巧克力)”,这种巧克力因为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要么是高价质量较好的,要么则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当然,也会有女粉丝在这天赠送本命巧克力给自己喜爱的男性明星。
近年,也有女性之间互赠巧克力被称为“友チョコ(友情巧克力)”。
虽然一般来说日本的情人节是女性送男性巧克力为多,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下,会有男性送女性巧克力,这种则被称为“逆チョコ(逆巧克力)”。
这种巧克力起源于2008年情人节商战。当时,森永制果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72.8%的男性认为接受在情人节送女性巧克力。于是森永制果在09年1月推出系列新产品,主打“逆巧克力”。
3
用来还礼的白色情人节
前文中提到的男性用以还礼的白色情人节,在日语中写作「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近些年在中国,白色情人节也十分流行。
它并非来源于西方,而是日本独有的情人节,白色情人节最早诞生于1977年,由日本福冈市博德区的甜点(菓子)制造商「石村万盛堂」所发起,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应该要回礼给对方,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节日最早称为「糖果赠送日」(キャンデーを赠る日)。
自1980年起,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称为“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的时候,男性回礼价格一般要比女性在情人节送的礼物稍高一些,但也不是强制义务,一般也是巧克力,但同样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替代。
到了现代,年轻人也不再执着在情人节只送巧克力这样的礼物,会赠送其他包含心意的礼物。
尽管情人节期间赠送巧克力的热潮有所减退,但作为甜品界的领军者,众多点心店仍旧在每年的情人节之际,精心创作出种类繁多、款式各异的巧克力产品,如别致的铅笔巧克力与色泽诱人的金黄色巧克力等,力求在情人节巧克力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尽管情人节赠送巧克力的习俗可能随时代变迁而有所调整,但巧克力所承载的甜蜜爱情的象征意义始终如一,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