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熟悉日本美食的个体而言,"和菓子"这一名称应当不会陌生。
"和菓子"是对日本传统食品中糯米团子、冰品、水果制品、甜味内馅、咸味零食、油炸小点心、蛋糕和饼干等一系列美食的统称。
例如,广为人知的哆啦A梦钟爱的铜锣烧,便是和菓子的一种。
自明治时期起,日本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为了明确区分源自欧洲的西式糕点,日本人将传统的"菓子"一词特别标注为"和菓子",而西式糕点则另行命名为"洋菓子"。
01
和菓子的起源
和菓子,作为一种种类丰富、造型精巧的点心,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其历史渊源深远,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绳文时代。据史籍记载,当时的人们将树木的果实捣碎,通过水洗去除涩味,随后将其搓制成丸子形状,这便是团子的雏形。
谈及现今广为人知的“和菓子”的原型,则不得不提及唐朝时期。这种“和菓子”的原型实际上是在奈良时期,由唐朝传入日本的“唐菓子”。
根据日本延长年间(923-930)编纂的《倭名类聚抄》的文献记载,当时存在八种以米为原料制作的“唐菓子”,具体为: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脐、饆饠、锤子、团喜,以及果饼共计十四种。
同期,砂糖、糯米制菓以及油炸点心等亦传入日本。然而,此时的唐菓子主要被用作于宗教祭祀中的祭品,尚未广泛普及于民间。
至镰仓时代,自宋朝归来的日本僧人,不仅带回了羊羹类和馒头类的食品以及茶苗,亦引入了“喝茶配点心”的饮食文化。
鉴于当时日本食肉文化尚未普及,且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许多原本以肉类为原料的食品,如羊羹,开始以红豆、小麦粉等作为替代品进行制作。
在室町时代,日本经过对甜点的口味进行持续的调整与优化,逐渐形成了独具本国特色的甜点体系。经过改良的麻糬,其外皮色彩更为丰富,除了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桃子、兔子等造型外,还融入了樱花、叶子等植物造型的和式风格,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同时,其大小也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掌心大小缩小为一口可食的大小,更适应现代人的食用习惯。
进入日本战国时代,随着茶道文化的盛行,和菓子亦在公家与武家之间广受欢迎。茶圣千利休的茶道理念推动了茶道的繁荣发展,而与茶道相伴相生的和菓子也因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茶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安土桃山时代,葡萄牙人带来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点心,如蜂蜜蛋糕、金平糖、面包等。由于日本称他们为南蛮人,因此他们所带来的点心便被称为“南蛮菓子”。这些南蛮菓子的引入,为和菓子文化带来了新的技术与视野,特别是对面粉类和菓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和菓子的品种与口感。
在江户时代,菓子形成了两大流派,分别是源于京都,强调五感极 致体验的京菓子,以及源自江户,外观朴素而风格自由的上菓子。两大流派之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地推动了日式糕点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明治时代起,为了凸显与日本传统糕点和欧洲西式糕点的区别,这些甜点正式更名为“和菓子”。
目前,和菓子已成为日本独具特色的糕点文化。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地域的差异,日本各地均涌现出独具特色的“铭菓(土产菓子)”,这些点心多以水果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展现出不同的风味特色。
02
和菓子的分类
和菓子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
按水分含量分为:
• 生菓子:水分含量大于30%,如:日式团子、麻糬。
• 半生菓子:水分含量在10%到30%之间,如:大福、铜锣烧。
• 干菓子:水分含量小于10%,如:仙贝、金平糖。
按用途分为:
• 並生菓子:普通消费用的平价和菓子。
• 上生菓子:多用作礼品的高档和菓子。造型上,通常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山水、花鸟、抽象设计等。
• 茶席菓子:茶会用的和菓子。浓茶通常配置生菓子,薄茶通常配置干菓子。
• 式または引菓子:红白喜事等仪式上,作为供品使用的和菓子。
• まき(蒔)菓子:部分艺能关联的发布会上,作为礼品使用的和菓子。
• 工芸菓子:观赏用和菓子。材料均为可食用品。
03
知名的和菓子
1
団子
团子是借由搓半湿的糯米米粉制成的日式经典点心。日式团子完全没有馅料,用开水煮熟捞出,食用时会裹上豆粉、黑芝麻、白糖或花生粉等,在日各地都有其特色团子。
2
大福
大福是日本和菓子当中一种尺寸较大、包着红豆馅的日本式麻糬。
大福的外皮和麻糬类似,用糯米制作而成,外面会沾上一层白粉避免粘手,里头包着饱满的红豆泥,馅料的量常跟饼皮的量一样甚至更多,使得大福的外型浑圆有致。
据说大福就因为这样的外型而称为“大腹饼”,后人取其吉祥的谐音改称“大福”。
3
煎餅
煎饼在台湾写作仙贝,是一种用粳米制成的曲奇,有不同的外形及大小,味道多半突出鲜味,但也有些是甜味。
在日本煎饼一般会配合绿茶一起吃,是家常的零食,常用来招待客人,口感硬脆,概分为“烤煎饼”(草加型、新潟型)和“扬煎饼”。
4
饅頭
日本馒头非我们的中国馒头,日本的“饅頭”是将小麦粉和黑砂糖混合,再在面皮包上馅料,是一种甜品,和我们中国作为主食的馒头大不相同。
5
どら焼き
铜锣烧作为哆啦A梦最爱的食物,应该是许多人都熟知的一种日本甜点。它是用两片圆盘状、类似美式松饼的烤饼皮包裹着豆沙馅,其形状类似合在一起的两面铜锣而得名。
除了这些备受赞誉的“名菓子”外,日本还拥有一系列与四季相应的和菓子,它们如同当季水果一般,各有特色。
春季,人们倾向于品尝花见团子和樱饼,以感受春天的气息;而端午节时,柏饼和粽子则成为节日的佳肴。
和菓子的造型不仅与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更与季节的变迁紧密相连。这种独特的甜点文化,虽源于唐朝,但日本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如今,和菓子已成为日本美食的代表之一,其美丽的外观和美妙的口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
随着日本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菓子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输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