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文字体系由平假名、片假名以及中文汉字三部分构成。
其中,片假名和汉字所组成的日文元素颇具复杂性。尽管有时通过字面意思能大致推测出其含义,例如“観光ビザ”,即便对“ビザ”一词不甚了解,但结合“観光”的含义,也能推测出该词汇与观光签证相关。然而,同样存在许多片假名词汇,其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相差甚远,以至于在得知其真实含义时,人们会发出惊讶的“ha”声。
武汉新东方日语暑期班正火热开班中,想趁暑假学习日语的同学快来加入我们吧!
在考察某些源自英文、法文等语言的外来语假名词汇时,我们不难发现,经过日式发音的“规范调整”后,这些词汇的发音方式可能让人感到相当困惑。本次我们将列举一组片假名词汇,以展示这些让日本人也感到挑战的外来语词汇。
アルバイト(兼职 Part-time)
对于曾学习过日语的各位而言,"アルバイト"(即兼职或Part-time工作)这一词汇定然不会陌生。
"アルバイト"一词,其根源可追溯至德文的"arbeit",其所蕴含的含义并非特指"兼职(Part-time)",而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
"Arbeit"这一词汇在传入日本后,其含义发生了转变,被赋予了"兼职(Part-time)"的意涵。关于此转变的具体原因,日本人也颇感困惑。
另外,「アルバイト」,有区分成「バイト」和「パート」不同叫法。「バイト」指「学生、自由业」等人士兼职工作,而「パート」指「家庭主妇、家庭主夫」兼职工作。
マンネリ(千篇一律,毫无变化)
「マンネリ」语源自英文「mannerism」,意思是「独特风格、矫揉造作风格、习性、习惯」,亦以「マンネリズム」片假名词汇作使用。
「マンネリ」虽然由「mannerism」这一词衍生而来,在日本,这一概念被转化为“机械性重复、沦为僵化模式而毫无新意、缺乏任何新鲜感”,常用于描述对日复一日重复生活的厌倦情绪,或情侣间相处方式趋于平淡,缺乏新颖与刺激等情境。当状态渐变成千篇一律时,就会用「マンネリ化」(可译成公式化)去形容。日文的「マンネリ」意思演变到与最根本语源「manner」完全不同。
サービス(服务)
「サービス」基本上与「service」一字意思相同,都指「服务」,但有时会出现同大家对英文「service」认知有所不同的用法。
在诸多场合,尤其是日本餐厅,我们时常会听到“これはサービスです”这一表述,其含义为“这是店家提供的服务”,通常含有免费赠予的意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却未获得相应的薪资报酬时,这种行为被称作“サービス残業”,即所谓的“无偿加班”。
对于餐厅采用“サービス”形式提供免费招待等策略,公众尚能理解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然而,当公司采取“サービス残業”的方式要求员工无偿加班时,这一做法确实令人感到困惑与不解。
コスパ(CP值)
"コスパ"一词,其根源可追溯至英文的"cost performance",即成本效益比或性价比,它指的是投入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文中,"cost performance"这一术语通常仅在汽车、计算机、医药等相关研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对而言,日文中的"コスパ"一词则更为宽泛,可在各种场合中自由使用。
比方说【薯条的コスパ搭档是芭菲】或者【三文鱼是和醋饭谁才是コスパ灵魂】或者【某男明星与某男明星这对恋情磕起来很コスパ】。
タレント(艺人)
「タレント」语源于英文「talent」,意思指「天才、天资」,而日文中「タレント」指电视上出现的「艺人、知名人士」,与英文不意思一样。
例如「搞笑艺人」(お笑いタレント),「多栖艺人」(マルチタレント)。
关于“talent”这一词汇为何在日本演艺界中被特定化,可能源于演艺界对艺人个体所持有的独特天赋的高度重视。在演艺过程中,艺人需要充分运用这些天赋,竭尽所能地完成演出,以呈现出好的的艺术效果。
コンセント(插座)
在日语中,"コンセント" 一词的含义明确为“电源插座”,尽管其词汇的确切来源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从该词的发音来看,它似乎与英文单词 "consent" 相近,但后者意为“同意、赞成”,与电源插座的概念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在理解和使用这一日语词汇时,我们应当保持其特定语境下的精确意义。
此外,还有一种解释,即“将电源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表述,其词汇根源可追溯至“concentration(集中)”这一概念。
对于日本在引入这些词汇时可能存在的独特考量,我们不得而知。
本次,我们将介绍几个片假名词汇,这些词汇的字面意思与其实际来源的词汇含义存在显著差异。实际上,在日文体系中,存在许多与外来语原意大相径庭的词汇。在武汉新东方日语暑期班中我们也会和大家详细讲解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日语知识,欢迎来新东方和我们一起快乐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