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日本的姓氏数量超过十万,其中部分源自我国汉字,部分由日语假名或混合文字构成,亦有源自地名、职业或神话等。今日,我们首先探讨日本姓氏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佼佼者,中国据称拥有超过两万个姓氏,其中单字姓超过六千个,而朝鲜半岛约有三百个姓氏。然而,日本的姓氏数量竟高达三十万之多。
探究日本人姓氏众多且包含诸多奇特姓氏的原因,需追溯其演变历程。在日本历史上,姓氏的出现依序包括“氏”、“姓”、“苗字”三个部分。
“氏”是亲族团体的总称,如“藤原氏”、“源氏”、“平氏”等,其产生旨在维护天皇权 威与统治,以及区分不同贵族与官僚。
“姓”则是赋予氏族或个人的地位象征,如“平朝臣清盛”,它既是对氏族或个人功绩与贡献的表彰,也是身份的标志。
“苗字”源自领地,最初被称为“名字”,它不仅区分同姓同氏,也体现了个性与创造力。
在日本1875年《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颁布之前,仅有极少数贵族、武士有权在公共场合使用姓氏,而绝大多数人(超过95%)的苗字仅能在无贵族武士在场的私人场合使用。
1870年(明治3年),为满足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需求,明治天皇颁布《平民苗字许可令》,允许此前不准使用姓氏的平民使用姓氏。然而,习惯了不称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衷,导致该政令推行缓慢。
因此,1875年(明治8年),明治天皇又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苗字,而僧侣等原本无苗字或忘记苗字者需创造新姓,称为“明治新姓”。
随着姓氏数量的迅速增长,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氏这才固定下来,不得随意更改。
据估计,明治维新之后这一时期的姓氏数量众多,但未必占大多数。根据中国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词典》,当时日本大约有七万条姓氏。最多的统计记录是在20世纪80年代,约十四万,即平均每千人使用一个姓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怎么样,有没有了解更多呢?如果你在日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瓶颈,或者在日本留学申请上有疑问,欢迎来武汉新东方第二外语,我们的老师会给你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