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动词的复杂变化,学员们普遍反映的另一大难点即是所谓的“敬语”。原本简洁的语句,一旦融入敬语,其表达形式往往变得更为复杂。
武汉新东方日语暑期班正火热开班中,想趁暑假学习日语的同学快来加入我们吧!
敬语的存在,其根源可追溯至“需被尊崇者”与“尊崇他人者”的交互需求。正如中国深厚文化中的敬老尊贤传统,即便对于领导人,我们亦以“大大”作为尊称以示敬意。然而,日语中敬语的演变和发展,其内涵与复杂性远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
它其实经历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步骤:「禁忌语」-「绝对敬语」-「相对敬语」
相对敬语
最初古代人在刚刚具有社会阶级时,会根据上下关系而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进一步慢慢发展成了“绝对敬语”。什么是绝对敬语呢?首先咱们得知道什么是“相对敬语”。
学过日语的小伙伴都知道,现代日语的敬语都是“相对的”。
田中さん,こんにちは。
比如我在公司里要对上司使用敬语,叫田中さん。但是和上司一起去客户那里,对客户提到上司的时候,就不能说田中さん了,要叫田中。
直接这么叫上司是极为失礼的,但在客户面前客户最大,贬低自己的上司就是表达了对对方的礼节。是不是特别复杂?
根据自己和在场所有人的关系以及当时的会话情景,敬语的对象会有所改变,这就叫相对敬语。
而与之相对的,无论情景和人际关系如何改变,永远对一个特定的人或者阶层用敬语,这就是绝对敬语。
简单来说就是,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
比如平民对贵族就必须永远用敬语。甚至天皇提到他自己的时候也得用敬语。敬语的体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的进化并固定了下来。
对于平民来说,一开口直接用敬语,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表达敬意,以免除自己得罪贵族阶级。所以敬语得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先行施礼,避免得罪”。
这个避免得罪的思想,就算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也深深扎根。销售人员访问客户,见面先鞠躬再递上名片,加上一套熟练的敬语……
背后潜台词就是,我都做到位了,让你很难开口拒绝我,很难对我冷漠。这都是套路啊!!
敬语为何还存在
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上文先行施礼避免得罪的敬语的方便。二是人们有“区分他我”的需要。
现代日语中的相对敬语其实已经不严格算是区别上下关系,而更多的是区别“内外关系”。人们对不熟悉的人,即使地位平等(甚至路人),通常也会倾向于使用敬语。
公司的社长面试学生,也会使用敬语,因为学生是“对公司来说的外人”。
但访问客户的时候,就变成了“我和上司一致对外”,上司成了自己人,所以对客户提到上司的时候不能对上司使用敬语。
(如果在客户公司里,和上司私下里两人对话,还是要对上司使用敬语……)
这是因为日本人在面对大自然灾害的历史中,使得他们集体意识很强,所以对“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意识也特别强,并直接反映到了语言中。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没有一些小小的收获呢?如果你想深入学习日语的话,
武汉新东方日语暑期班正火热开班中,想趁暑假学习日语的同学快来加入我们吧!